秦岭笑谈[超话]【能源转型启新程,潍坊乡村焕春荣】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浪潮中,绿色能源逐渐成为驱动乡村经济、生态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为探索乡村能源消费模式,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追根溯源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河西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以及新能源的使用意愿。
政策帮扶,点燃绿能火炬
潍坊各地政府积极践行能源转型战略,政策指引精准有力。近年来,潍坊全力打造新能源乡村示范样板,在潍坊市寒亭区河西村太阳能、风能资源普查精细,开发规划因地制宜。当地工作人员满怀热情地介绍:“河西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力资源稳定有劲。在政府的积极帮扶下,众多企业投资建设分散式风力发电集群。”村庄宣传栏上,新能源项目推进图表与补贴政策解读详实细致,从发电设备安装的每一个步骤到农户收益计算的细则清晰呈现。政府搭建的能源服务综合平台涵盖24小时热线电话与便捷的线上APP,农户在能源设施使用过程中,无论遭遇设备故障报修难题,还是对政策存有疑问需要咨询,均可获得专业人员的响应与指导,确保能源设施安全、持续运行,为新能源在乡村的蓬勃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产业融合,拓宽富农之路
农户作为乡村能源转型的关键践行者与直接受益者,其生活与生产的变化彰显着转型所带来的显著成效。在潍坊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中,农户收入渠道呈现出多元拓展的良好态势。售电所获得的盈利和用于风力发电场等项目建设所获取的租金,都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同时,参与能源设施维修工作所获得的劳务报酬更是为家庭增收不少,这使得农户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显著提升。在蔬菜种植区,智能温室依靠清洁电能驱动的温控、补光及精准灌溉系统,精准调控着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这些转型告别了传统高耗能设备的低效与高污染困境,蔬菜产量大幅增长,深受各地市场青睐。
生态焕新,绘就绿色画卷
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为潍坊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乡村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先进的高效厌氧发酵与生物处理耦合工艺,所产生的沼气全部回收用于发电,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养殖区域的沼液沼渣通过科学的还田技术,转化为滋养土地的有机肥料,畜禽粪便从昔日的污染源转变为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法宝,成功构建起完整且高效的生态能源循环体系。垃圾分类与新能源利用协同共进,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新时尚与新亮点。村内垃圾分类站点布局合理、规范有序,智能分类设备助力村民准确分类投放,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与准确性。可回收物通过高效回收渠道实现循环利用,重新回归生产生活领域;有机垃圾则被运往生物质能发电厂,在先进技术的转化下,成为清洁的电能和热能,为乡村能源供应添砖加瓦;有害垃圾则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流程进行妥善处置,确保环境安全。新能源环卫车辆清运垃圾高效便捷且实现零排放,绿色环保理念深植人心。
河西村村支书在分享成功经验时着重强调:“在推进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农户实地观摩示范户的显著成果,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新能源带来的好处,也邀请了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实际案例消除农户的种种顾虑。”在设备安装环节,严格遵循安全规范,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同时建立常态化的巡检维护机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全方位保障农户的权益不受损害。
展望未来,潍坊乡村将深度融合能源科技与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拓展能源服务新业态,探索更多创新应用模式。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进行科学评估,合理规划新能源项目布局,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助力新能源在乡村茁壮成长,让农户切实享受绿色发展红利,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迈进。(通讯员 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