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始“骄傲了”!因为他们的电机巨头公司成功的组装了99%中国制造的发动机!据

非常盘点中 2025-07-19 23:30:06

日本开始“骄傲了”!因为他们的电机巨头公司成功的组装了99%中国制造的发动机!据日本综合电机制造巨头尼得科集团的CEO岸田透露,驱动电机系统的“E-Axle”有约99%的材料和零部件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他表示,制作这种一体化的电机是“极其艰难”的。 尼得科可不是小公司,它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有 300 多家分支机构,专门做精密电机、压缩机这些高端设备。 这次他们推出的 E-Axle,被称作第二代电动汽车的 “心脏”,能从小型车用到大型 SUV。可让人意外的是,这个 “心脏” 几乎全是中国造的。 从材料到零部件,99% 都来自中国供应链。尼得科在青岛刚投产的新产业园,就是这事儿的关键。 这个产业园花了 1 亿美元,一年能造 1800 万台电机、2000 多万台电控设备,能给全球七十多家企业供货。 尼得科为啥要这么干?其实和丰田有关。 丰田为了在中国市场竞争,推出了电动 SUV bZ3X,用的就是尼得科这款电机。丰田亚洲区负责人前田昌彦说,如果没有中国供应链,这款车根本造不出来。 因为中国的零部件成本低,能让整车价格降下来,这对丰田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很重要。而且这款车是中国团队主导设计,在广州生产,用的也是中国电池和驾驶辅助系统。 尼得科自己也有难处,这几年它盈利能力不足,股价一直走低,投资者意见很大。青岛产业园的投产,算是它的一次 “自救”。 通过整合中国供应链,尼得科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产能。新产业园整合了原来的两家旧厂,配备了 75 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更厉害的是,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 18 个月,创下了尼得科在中国项目的建设新速度。 这事儿背后,反映出中国在电机产业链上的强大实力。就说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这个偏远山区县,短短 8 年就聚集了 91 家电机电器企业,2024 年产值达 86.34 亿元。 这里从压铸到成品组装,实现了 100% 本土配套,多个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比超过 60%。江华县还专门立法推动电机产业发展,现在已经成了中部地区效率最高、配套最全的电机产业集群区。 中国的稀土资源也帮了大忙,包头有个天隆永磁电机公司,依托当地稀土资源,生产的永磁电机体积小、效率高,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大受欢迎。 他们研发的低频高效永磁发电机,解决了微风发电的难题,产品远销 40 多个国家。 像这样的企业,在中国还有很多,他们用稀土永磁材料,造出了高性能的电机,让中国在全球电机市场有了话语权。 日本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其实早有先例。比如横河电机,1979 年就进入中国,在苏州建了工厂,专门生产流量计、记录仪这些高端设备。 它的流量标定系统能标定 2.6 米口径的流量计,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横河电机在中国不断扩大业务,就是看中了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对尼得科来说,用中国供应链是无奈也是必然。中国不仅有丰富的原材料,还有成熟的零部件供应商和高效的生产体系。从稀土永磁材料到精密配件,中国都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而且中国市场大,需求多样,企业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尼得科在青岛的产业园,就靠近海尔、小米这些大客户,物流成本低,交货也快。 不过,这事儿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日本企业用中国材料造高端电机,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供应链依赖? 尼得科虽然组装出了电机,但核心技术真的在自己手里吗?中国供应链这么强,未来会不会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更大优势? 中国供应链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像尼得科、丰田,都开始依赖中国供应链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中国的电机产业,从低端制造到高端研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江华县的电机产业集群、包头的稀土永磁电机,都是中国在这个领域实力的体现。 可这对日本企业来说,真的是好事吗?尼得科用中国材料造出电机,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长期来看,会不会让他们在技术上越来越依赖中国? 未来,中国供应链还会继续升级,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日本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光靠组装中国材料可能不够,还得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是主流。尼得科和中国的合作,也许只是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外国企业加入进来,和中国一起推动全球产业发展。 日本的 “骄傲” 背后,到底是技术突破还是供应链依赖?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时,中国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是不是已经悄然改变了呢?

0 阅读:131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