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绿野织锦绣金村焕新颜】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博速搞笑 2025-07-19 22:31:24

秦岭笑谈[超话]【绿野织锦绣 金村焕新颜】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更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5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追根溯源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石村,深入探寻当地以生态保护为抓手、以绿色发展为路径的振兴实践,见证生态改善如何为乡村注入活力、为民生增添温度。

绿色种植添动能,科技护航增收路

石村东侧的蔬菜种植基地,成排的大棚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棚内,智能温控设备实时调节着温度与湿度,藤蔓上的蔬果长势正旺。“这两年咱村认准了绿色种植的路子,不光引进了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还常请农技专家来教大家用生物农药防病虫害,”村支书介绍道,“就拿去年来说,光这个蔬菜基地就带动30多户村民增收,每斤菜比普通种植多卖近三毛钱。”

实践队观察到,大棚角落的专用回收箱里整齐码放着废弃农药瓶。“村里说这些瓶子乱扔会污染土地,统一收走还能换洗衣粉、肥皂啥的,谁不乐意啊?” 正在摘菜的村民李建国边忙活边说。小小的回收箱,既守护了土壤洁净,也让环保意识悄悄融进了日常劳作。

环境整治焕新颜,全民参与共守护

漫步石村街巷,柏油路干净整洁,两侧绿植郁郁葱葱,太阳能路灯沿路延伸,勾勒出清爽的乡村轮廓。“搁以前,路边垃圾堆得老高,夏天一到,味儿能飘半条街,”在村口游园锻炼的村民指着河道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每周固定两天大扫除,河道淤泥清了3公里,水清亮得能看见鱼游。”

村环保员解释,除了集中清扫,村里还推行“门前三包”,家家户户负责自家门前卫生。去年起,河边种上了芦苇、菖蒲,既能净化水质,又减少了蚊虫。村口的宣传栏里“环保积分公示表”格外显眼。“积分能换食用油、大米,大伙儿搞卫生、护环境的劲头别提多足了。”村民王大妈笑着说,环境好了,住得也舒坦。

农田升级提效能,智慧灌溉润良田

村西的农田片区,曾经零散的地块已连成一片,新修的水泥灌溉渠蜿蜒其中,智能闸口旁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烁。“以前这块地‘靠天吃饭’,旱时浇不上,涝时排不出。”正在玉米地查看墒情的村民赵大哥打开手机APP,点击“灌溉”按钮,不远处的闸口立即缓缓开启,清水顺着渠道流入田间。“去年村里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整平土地、疏通沟渠,还装了智能灌溉系统,现在浇水用手机就能控制,省时又省力。”村党支部书记蹲下身,抓起一把松软的土壤说:“我们还做了土壤检测,根据缺啥补啥的原理施有机肥,今年玉米长势比去年好,预计亩产能增加150斤以上。”实践队员注意到,田间地头还设置了农业废弃物回收点,秸秆、农膜等被统一收集处理。“以前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现在粉碎还田做肥料,既环保又肥田。”赵大哥感慨道。

养殖转型促循环,变废为宝惠民生

村北的养殖场集中区,曾经的刺鼻异味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养殖棚和配套的沉淀池、沼气罐。“以前养猪,污水随便排,邻居有意见,自己心里也不踏实,”养殖户孙师傅带领实践队参观,“村里帮我们改了棚,建了三级沉淀池和沼气发酵罐。你看,粪水处理后能浇地,沼渣做成有机肥,沼气还能烧火做饭,一年下来能省不少煤气钱。”

实践队看到,处理后的粪污检测报告显示各项指标均达标。“新上的粪污处理机,政府给补了一半钱,咱自己花得少,还能靠卖有机肥给周边果园增收。” 孙师傅算起账来,“以前处理粪污每年得花2万多,现在不仅不花钱,还能小赚一笔,睡得都香了。”

从蔬菜大棚里的科技赋能,到街巷河道的洁净清新,从农田里的智慧灌溉,到养殖场的循环利用,石村的每一处变化都彰显着“生态优先”的理念。正如村支书所说:“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环境好了,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石村正以生动实践书写着乡村生态振兴的新篇章。(通讯员 谢欣)

0 阅读:0
博速搞笑

博速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