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骂中国,可他们不反思被自己“埋葬”的创新与竞争未来?原创前HR本人前H

庚黑星君 2025-07-19 21:42:10

欧洲骂中国,可他们不反思被自己“埋葬”的创新与竞争未来?

原创 前HR本人 前HR随笔

2025年07月19日 06:03 广东 407人

欧洲骂中国,可他们不反思被自己“埋葬”的创新与竞争未来?

在中美欧科技竞争大三角格局上,欧洲这个曾经的世界经济与科技中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7月18日,法国周刊《快报》刊文声称中欧关系正陷入危机,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尽管美国的不可预测性影响欧洲的短期和中期增长,但中国问题却触及欧洲工业主权的根基。

这一言论背后,实则反映出欧洲在面对全球竞争时的焦虑与困境。中国问题触及欧洲工业主权根基,而在与美国的竞争中,欧洲也逐渐落于下风。欧洲,究竟是如何在创新与竞争的赛道上逐渐掉队的?

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欧洲的创新之殇,这是欧洲最大的战略失误,也是他们缺乏创新思维和语言弱势的必然。

21世纪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方面创新成为国家与地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欧洲在这一关键领域却远远落后,成为了美国的互联网殖民地。脸书、谷歌、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在欧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欧洲本土却鲜有能与之抗衡的互联网企业。这种创新不足的背后,是欧洲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以及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缺失。相比美国对科技初创企业的大力扶持,欧洲的创业环境显得相对保守和僵化,繁琐的行政手续、高昂的运营成本以及相对保守的投资观念,都阻碍了创新在欧洲开展。

特别欧洲国家语言鸡零狗碎的,什么互联网产品都难有一个巨大的沃土。而中美基于巨大的中英语人口,都可以很快得到足够用户群,让互联网企业更容易成长。

其次,移民政策完全就是神经病,高端人才移民欧洲兴趣缺乏。

欧洲的移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欧洲涌入了大量低端移民,这些移民在融入欧洲社会时面临诸多问题,且难以在高端产业发挥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欧洲对高端人才入籍却设置了重重障碍,精英阶层的自私心理作祟,担心高端人才的涌入会抢占自身的资源与饭碗。这使得欧洲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许多优秀人才选择前往美国,甚至中国等对人才更为有吸引力。缺乏高端人才的注入,欧洲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显得力不从心,飞机、汽车、机床、制药等上世纪的优势产业仍占据主导,而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21世纪的新兴领域,欧洲却难以崭露头角。

再次,“快乐至上”的代价,躺在历史老本上是不行的。多年的社会发展的隐忧已经变成硬伤。

欧洲社会长期以来追求所谓的“快乐生活”,工作时间缩短,休假时间延长,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而非工作成就;而孩子教育则是快乐教育。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固然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幸福感,但从长远来看,却也导致了社会发展动力的不足。部分国家尝试的四天工作制也引发了成本过高的争议。

当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拼命卷搞创新、谋发展时,欧洲却在享受悠闲时光,吃着过去积累的老本。正如法国经济记者帕斯卡·佩里在《无所事事的一代》中所言,法国人工作量不足以支撑高生活水平和慷慨社会模式,越来越“对工作过敏”正威胁着社会体系。

法媒说,如今当北京控制着全球70%的关键材料生产,欧洲在能源自主和主权脱碳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依赖中国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欧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四,愚蠢的欧洲政客,成为美国人打手还好为人师,导致俄乌战争,还在推动中欧脱钩。

欧洲在对俄罗斯问题上的歇斯底里,长期挤压俄罗斯,最终导致俄乌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让欧洲失去了廉价能源,能源成本的飙升使得欧洲工业竞争力大幅下降。更为愚蠢的是,欧洲主动选择与中国脱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新兴市场,与欧洲在经济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中欧脱钩不仅让欧洲企业失去了广阔的中国市场,也切断了自身获取关键技术和资源的重要渠道。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重构的今天,欧洲的这一做法无疑是自断臂膀,进一步削弱了自身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类似欧盟领导冯德莱恩等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美国走狗,完全居于美国利益考虑欧洲问题。

欧洲在创新与竞争上的不足,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最核心就是政客的自私和被美国人控制。无论创新生态的缺失还是移民政策的短视,或者会观念的保守、地缘政治的错误决策,欧洲错误越来越严重。若不及时反思并做出改变,曾经辉煌的欧洲恐将在全球创新与竞争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沦为一个空有历史底蕴却缺乏发展活力的地区,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日本,日本GDP已经30年没有发展了。

0 阅读:3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