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英国女王死后遗体没有火葬和土葬,而是将遗体放在百斤重的铅制棺材中,葬

烟火阑珊歌婉转 2025-07-19 21:09:40

2022年,英国女王死后遗体没有火葬和土葬,而是将遗体放在百斤重的铅制棺材中,葬在了教堂的地下室中,这难道不会臭吗? 信息来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下葬仪式在温莎圣乔治教堂举行》——环球网 2022年9月19日,天刚蒙蒙亮,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气氛格外庄重安静。 这一天,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96岁的高龄告别了人世,她的葬礼就在这里举行。 教堂里播放的音乐,摆放的每一束鲜花,甚至整个仪式的流程,女王本人在生前都亲自确认过。 伊丽莎白女王在位超过70年,从年轻姑娘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然而,她的成长也伴随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在位期间,她先后送走了十几位英国首相和六位教皇。 见惯了生命的来去,女王很早就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准备。 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提前安排后事是很平常的事。 但放在英国女王身上,就引起了更多人的猜测。 其实早在2018年,当女王第一次因为身体不适,取消了在圣保罗大教堂的重要活动时,大家就开始担心她的健康。 随后有消息说,就在那天,女王在办公楼里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彩排,彩排的内容就是模拟她去世后的全国哀悼流程。 这个哀悼期计划长达十天,期间消息如何发布、仪式如何举行,都安排得非常周全。 后来人们才知道,女王去世后的应对计划被称为“伦敦桥行动”。 这个计划详细规定了女王去世后,英国政府和王室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虽然名字听起来和女王本人关系不大,但英国王室习惯用各种桥的名字,来命名重要成员的葬礼计划。 由于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地位特殊,所以这个计划很早就开始准备了。 有消息说,女王刚40岁左右时,这个计划就已经在酝酿了。 甚至之前国外一些网站上,还流传过这个计划的详细安排。 英国王室许多重要仪式都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举行。 2018年哈里王子和梅根就在那里结婚。 梅根当时曾表示教堂里有种特别的气味,需要喷不少香水遮盖。 这种让梅根感觉不适的“幽幽的味道”,其实与这座教堂独特的结构有关。 教堂地面用于举行婚礼庆典等喜事,但地下却深藏着一个长22米、宽9米的墓室。 这个从十八世纪起就使用的王室墓室,安息着众多英国王室的先人,遵循的是“离教堂越近越接近天堂”的基督教传统观念。 人们形象地说,在教堂里活动,与地下的祖先只有一层地板之隔。 早年间为了方便后人祭奠,墓室还专门修建了十多米长的石梯,通道并安装了电灯。 然而,这个空间有限的墓室,并非所有王室成员都能进入,要看身份地位。 像主动退位的爱德华八世及其夫人辛普森,最终就只能安葬在王室花园。 根据记载,墓室在1820年左右就只剩下约12个位置,通常预留给国王和王后。 这次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许多人以为她会遵循传统长眠于此。 但事实上,她生前就做了特别安排,在圣乔治教堂内,她出资建造了一个新的地下墓室,作为菲利普亲王和她自己的最终安息地,也安葬了她的父母和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成为王室里一个独特的“全家福”墓室。 这种将多位近亲合葬在一处的方式,既解决了传统大墓室位置稀缺的问题,也体现了女王希望家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这也让人们了解到,英国王室核心成员去世后,大多既不土葬也不火化,而是安放在这样的地下墓室中,与先人们相伴。 葬礼过程中,人们注意到那口需要八个人抬的棺材格外沉重,超过550斤。 它不是普通棺木,而是特制的铅木棺。 这种特殊棺木的使用,至少可追溯到戴安娜王妃的葬礼,菲利普亲王和伊丽莎白女王本人也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不过,使用铅棺的历史可能更为久远,比如巴黎圣母院火灾后,地下就发现了年代久远的厚铅棺,说明这种防腐方式,很早就被显贵阶层使用。 在英国王室,使用铅棺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密封防腐和阻隔异味。 过去常用木棺外加石棺的方式,来保存遗体和隔离气味,但效果不如铅层。 随着时代变迁,方法也有所改良。 如今的做法是在木棺内部衬上厚厚的铅片,再用雕刻好的石棺密封。 这种方式既保持了庄重感,又更有效地保存遗体,相对制作整块大石棺也更简便高效。 具体操作时,铅棺在安放遗体前,还会在底部撒上大量石灰,帮助吸收渗液、消除气味,并减轻腐败产生的气体对棺木的压力。 表面看是冰冷沉重的铅木组合,背后却包含着长久保存和尊重的考量。 在这个空间有限但意义重大的安息地,不同辈分的王室成员们最终“拼缝而眠”,聚于祖先身旁。 回顾整个葬礼的安排,从流程的精心策划到最终安息地的选择,再到铅木棺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坚持与情感。 她严格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与最亲近的家人团聚在新墓室。 在她看来,这胜过安葬于仅剩宝贵位置的传统大墓室。 这也体现了,即使身为万人敬仰的女王,家庭纽带和至亲团聚,在她心中始终占据着最柔软、最重要的位置。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烟火阑珊歌婉转

烟火阑珊歌婉转

烟火阑珊歌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