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德以不适应延安生活为由欲返苏联,毛主席劝他:“苏联正搞大清洗,此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19 21:05:33

1937 年,李德以不适应延安生活为由欲返苏联,毛主席劝他:“苏联正搞大清洗,此时回去,恐有生命之忧,望你慎重考虑”。 1937年秋延安窑洞里,德国人李德再次向毛泽东提出返苏申请。这位前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此时已失去指挥权两年多,毛泽东劝他暂缓:“苏联正在清洗,此时回去风险很大”,李德沉默良久,眼中闪过复杂的神情。 五年前,32岁的李德以执行秘密任务名义来到上海,随后进入江西瑞金的中央苏区。这个出身德国孤儿院、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共产党员,很快获得了博古的绝对信任。 初到苏区,李德享受着特殊待遇。组织为他在沙洲坝专门修建住所,配给缴获的进口食品和香烟。不久,女战士萧月华成为他的妻子,两人的结合在当时颇为引人注目。 李德的军事理念很快在实战中暴露问题,他坚持苏联军事教科书上的阵地战术,要求红军死守每一寸土地,与国民党军正面硬拼。 1934年的广昌战役,面对敌军飞机大炮,他仍然强令部队“短促突击”,结果红军日损失两千多人。 彭德怀对此极为愤怒,当面指责李德:“你这是拿别人的命不当命!”李德却将失败归咎于前线指挥员执行不力,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8万多红军被迫踏上长征路。出发时的队伍庞大臃肿,李德坚持要带上印刷机、文件柜等“家当”,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湘江一战,红军锐减至3万人,损失惨重。 1935年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李德的命运,会议取消了他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李德只能以顾问身份跟随队伍,再也无权查看作战电报或参与军事决策。 令人意外的是,失去权力的李德选择继续跟随长征。他也是唯一走完全程的外国人,期间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分享缴获的咖啡,背负伤员行李。这段经历让他真正体验了中国红军的坚韧不拔。 1937年开始,苏联大清洗的消息不断传来,李德的德共战友大多“失踪”。他多次申请返苏,但都被劝阻。周恩来甚至向共产国际发电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此时返苏必遭审查”。 1939年,周恩来赴苏治伤,李德执意同行。临别时,他与妻子萧月华和年幼的儿子肖宁宁告别,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回到苏联后,李德顺利通过了审查,后来担任东德作协书记。 1974年,李德在柏林病逝。李德的中国七年,见证了一个外来理论与本土实践碰撞的历史过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党史博览2022。11。30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