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真动手了,扯下皮套就是一刀捅向《华尔街日报》。 起因很简单——《华尔

秋恒看军事 2025-07-19 15:17:21

特朗普这次真动手了,扯下皮套就是一刀捅向《华尔街日报》。 起因很简单——《华尔街日报》曝光了一封2003年的旧信,署名“特朗普”,配图是手绘女体轮廓,还明确提到送信人是给爱泼斯坦庆生。这封信来自吉丝兰·麦克斯韦帮忙做的生日相册,现在成了媒体爆料的新炮弹。 结果不到24小时,特朗普直接提起100亿美元的诽谤诉讼,目标一个不落:新闻集团、道琼斯、《华尔街日报》记者、总编艾玛·塔克、还有老熟人——鲁珀特·默多克本人。 这不是嘴炮,是法院文件落地、陪审团程序启动的那种真告。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宣战口气依旧熟悉:“垃圾报纸……假新闻……三流小报。”但这次多了一句狠话:“我要让默多克亲自出庭作证。” 看上去像泄愤,实则更像一场剧本精致的“封口操作”。因为在报道出街前,特朗普就亲自警告过默多克:“别发。”结果《华尔街日报》不仅发了,还大张旗鼓。说白了,特朗普感觉被阳谋背刺了。 而这封信的真假?特朗普阵营咬死了“伪造”。关键是他提到自己“亲口告诉默多克这是假信”,但默多克并没有拦下这篇报道。那意思已经很清楚:你发了,就是不想帮我。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和主流媒体干架,也不是他第一次和默多克翻脸。 他们关系的演变,说白了就是纽约纸媒老炮互踩的经典剧目:前脚还能握手寒暄“伟大的人”,后脚就变成社交平台上的“骗子集团”。默多克用福克斯帮他上位,特朗普也让福克斯赚得盆满钵满。但自从2020年选举争议后,默多克明确转身,《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福克斯》全线“抽梯”。 这次《华尔街日报》敢放料,底气大概率也来自默多克。CNN有句话点到骨头上:“默多克有时候就喜欢惹特朗普一把。” 这下特朗普真炸了。 而他炸的,不只是媒体,还顺带把“爱泼斯坦名单”拉出来炒热了一遍。 就在起诉的同一天,他放话授权司法部长潘姆·邦迪向法院申请,解封爱泼斯坦案中的“大陪审团证词”。听起来义正词严,像是要“还公众一个真相”。 可别忘了:真正被追问的是——FBI和司法部手里的完整档案,你解不解封? 这波操作,明显就是拿“解封一角”来掩盖“整箱压住”。嘴上喊“透明”,手上却还是那副不松口的姿态。 外面看着是总统怒告媒体,其实更像一场“借告止血”的自保秀。 毕竟他知道,这事吵大了不是一个信的问题,而是整个“爱泼斯坦朋友圈”的盖子有可能被掀开。而这件事民意又高度敏感:路透社的最新民调,69%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隐瞒“客户名单”,只有6%相信没有黑幕。 这么大的情绪,特朗普必须找个突破口。 起诉媒体,就是一个“降火”动作,同时借力转移焦点。 再说回默多克,他也不是省油的灯。从2021年国会骚乱后,默多克系媒体就开始冷处理特朗普,还曾公开说过:“是时候让他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这次《华尔街日报》不听劝照发爆料,基本就能看出态度。 有趣的是,过去一年特朗普虽然在媒体官司上频频碰壁,但也不是全输。CBS、ABC的两桩官司,最后都以千万元和解。就这两笔加起来,特朗普也不是空手套白狼。 他在舆论战场上,一直是“输了判词,赢了流量”。 而《华尔街日报》这次给的料,刚好触到他最敏感的一根神经——爱泼斯坦这根线一旦拎出来,牵扯的从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整个社交圈层。 如果说福克斯切割他是为了避免更多官司,那么现在,《华尔街日报》这篇稿子,显然是冲着制造连锁反应去的。因为没人天真到认为一张2003年的生日卡能凭空改变选情,它的威力,在于它像根引信,能点燃那段“黑名单”周围的整片火药库。 所以特朗普急了。 一方面用100亿美元震慑所有还想写的人,另一方面启动“解封”说辞,混淆节奏。这一波节奏拉满、牌面全出,既是震场,也是灭火。 但问题来了:默多克这次真会被吓住吗? 看目前的反馈:新闻集团、道琼斯、记者本人、甚至默多克的律师,统统“未置可否”。对,就是不回应、不表态、不配合。等你自己炒完。 这才是对特朗普最大的讽刺:他想掀桌子,可对面已经不想玩了。 现实是残酷的。他当总统那年,媒体忌惮他、讨好他;可现在,他再告,也不过是个“声势浩大但未必奏效”的动作。 结尾一句话:这场官司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场叙事战的正式开打——特朗普想改写剧本,但有人偏要把那页脏纸翻出来。谁能撑到最后,不在法院,而在公众记忆里见分晓。 参考资料: 面对特朗普百亿索赔诉讼 《华尔街日报》所有方道琼斯: 积极抗辩-央广网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