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夜深人静,杨秀清带着韦昌辉、石达开来到天王府,让洪秀全娶“老成淑女”

史迹趣闻集 2025-07-19 13:39:31

1855年,夜深人静,杨秀清带着韦昌辉、石达开来到天王府,让洪秀全娶“老成淑女”为娘娘,然后就回去了。丁点大的事,杨秀清都要威风张扬。 身为太平天国实际的掌舵人,东王九千岁杨秀清,他那“天父下凡”的本事是他最大的依仗。 起先,这套把戏确实帮了太平天国不少忙,聚拢人心很有用。 但日子一长,这天父下凡的味道就变了,成了杨秀清耍威风、排除异己的专属工具。 《天父天兄圣旨》里就记着一件事,特别能说明杨秀清这路数玩得多没意思。 杨秀清身体一直不太好,尤其眼睛犯病的时候,疼得受不了。 这种时候他心里就更容易发慌,老琢磨自己要是倒下了,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俩人会不会趁机爬上来顶了他的位置? 为了试一下水深水浅,也为了显摆自己的地位稳得很,他又搬出了看家本领——天父下凡。 就在那深更半夜,他让人跑到北王府和翼王府去传话,说什么天父爷爷附了他的身,有紧急的话要训,让韦昌辉和石达开立刻赶到东王府去听候吩咐。 韦昌辉和石达开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又是杨秀清在装神弄鬼。 可这戏还不能拆穿,拆穿了就是大不敬,要命的事。 两人没法子,只能麻溜地起来,赶到东王府,看杨秀清这回又要唱哪一出。 到了地方,看到杨秀清还在那儿扮着“天父”呢。 这天父发话了,说他想去天王府转转,有些要紧话必须亲自跟他那“二儿子”洪秀全当面说说。 一听天父点名要去天王府,韦昌辉和石达开更不敢含糊了。 赶紧把出行的排场张罗好,一大队人马簇拥着正在“天父附体”的杨秀清,锣啊鼓啊地敲起来,热热闹闹就朝天王府涌去。 深更半夜的天京城,平白无故被这闹腾声搅醒了。 天王府那边守门的也慌了神,摸不清什么情况,赶紧打开大门。 洪秀全和他的一家老小,甭管睡多沉,也都被叫了起来,胡乱穿好衣服,齐刷刷跪在门口,恭候这位“天父”驾临。 那么,杨秀清费这么大劲,又是装神又是半夜游行,到底说了啥了不得的大事呢?《天父天兄圣旨》里写得清楚,无非是些鸡毛蒜皮。 洪秀全的一个亲戚,叫黄期升,估摸着是犯了点小错,就被“天父”狠狠训了一顿,打发去干苦活了,这还算处理了件平常事。 紧接着,“天父”话锋一转,对准了洪秀全的二夫人赖莲英。 他借着天父的口,教训赖莲英说,这后宫的大小事务,你得扛起担子来,该管就得管,该罚就得罚,手下人要是不老实,该打也别手软,遇到实在搞不定的麻烦,立刻上报,用不着害怕谁。 训完了后宫的管家婆,天父又扭头对洪秀全本人开腔了,说的话更简单:你呀,娶老婆要挑老成稳重的淑女,找回来才能当贤内助帮你。 说完了这两件事,“天父”好像心愿已了,就离开了。 杨秀清这时也“恢复”了正常,故意问洪秀全刚才天父都指示了啥。 他心里当然门清,洪秀全也只能配合着把这出戏唱完,把那些训话内容老老实实复述一遍。 为了这么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深更半夜把人从热被窝里拎出来,听了一顿可有可无的训示。 搁在常人眼里,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除了搅和得大伙儿都睡不成觉,还有啥意义? 但在杨秀清看来,这事意义非同小可。 这叫敲山震虎。 韦昌辉和石达开,手里都握着太平天国的兵权,是地盘上仅次于杨秀清的狠角色。 洪秀全更不用说,天王万岁,名义上整个太平天国最大的人物。 就为了这点小破事,大半夜里一个“命令”下去,洪秀全也好,韦昌辉、石达开也罢,都得从床上爬起来,规规矩矩地听训。 这就活生生地表明了,在这天京城里,究竟谁说了才算数。 杨秀清就是要用这法子告诉大家:你看,我想干啥就干啥,想啥时候干就啥时候干,天王和另外两个王都得乖乖听我的。 这其中的分量,稍微懂点门道的,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后来太平天国能打仗的李秀成就讲过,杨秀清这人本事是有的,算得上管事儿的一把好手,可坏就坏在太嚣张了,整天摆谱要威风。 打这儿就能看出来,要是杨秀清做人能稍微收敛点,懂得给其他大王留点面子,知道怎么拉拢人心做事别太绝,整个太平天国的局面,大概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有道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杨秀清这一番折腾,不过是把这句话演得更加具体罢了。 信息来源: 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天父天兄圣旨》 《历史研究》《太平天国典制通考》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史迹趣闻集

史迹趣闻集

汇集趣闻,历史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