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南联盟空袭炸毁中国大使馆核心嫌疑人升任美军副司令,掌管核武库,负责对华核作战

全球秒报君 2025-07-19 13:36:24

参与南联盟空袭炸毁中国大使馆核心嫌疑人升任美军副司令,掌管核武库,负责对华核作战。根据美媒报道,16日特朗普政府已经决定调集美空军上将托马斯·A·布西耶出任美空军副参谋长一职(相当于空军副司令,空军军职第二把手)。然而,有国内媒体指出,这位美军新晋“核威慑掌门人”的履历中,赫然标注着一段与中国人民记忆深刻的历史创伤直接相关的经历: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他作为B2“幽灵”隐形轰炸机飞行员参与了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并因此获得铜质战斗勋章。如今的晋升机具政治讽刺性。 当托马斯·A·布西耶四星上将的新任命尘埃落定,跃升为美国空军副参谋长时,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这支掌控着美国全部陆基洲际导弹与战略轰炸机、执掌最致命核力量的中枢——依旧牢牢握在他手中。然而,其履历上那枚因1999年科索沃战争行动而获得的铜质战斗勋章,却在时光折射下显出一种令人心寒的异样光泽。当年,他作为B-2隐形轰炸机飞行员执行了“精确打击”任务;而就在那场北约对南联盟的持续轰炸中,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被摧毁,三名中国记者壮烈殉职。血染的勋章与今日统御核武库的权柄,在布西耶的肩章上形成了一道无法忽视的刺眼轨迹。 布西耶的职业生涯堪称美军“精英飞行员”的标准范本:从80年代军校毕业,到96至99年驾驶当时最先进的B-2隐形轰炸机,参与该机型首次实战部署。科索沃战场成为其“证明价值”的关键考场。在美军内部评价体系中,拥有实战经验、尤其是指挥或参与过高技术、高风险任务的军官,其履历自带“镀金效应”。无论任务本身在国际法理与人道层面存在多少争议,行动本身的技术执行度与展现的“勇气”,常被内部简化为可量化的晋升资本。 布西耶的履历印证了这一点:科索沃归来后,其晋升之路稳健而快速,直至执掌美国战略司令部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这两大核心战略力量枢纽。此次兼任空军副参谋长,更是登顶美军空军决策层。美军这套基于“战场表现”的晋升逻辑,固然有其选拔“实战型”将领的考量,但将严重争议性军事行动的经历不加辨别地视为“荣誉”与“资本”,实则暴露了其军事文化中深埋的病灶——行动本身的政治与道德属性,常被剥离于对其参与者个人能力的评价体系之外。 布西耶的新角色远非虚职。作为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他直接掌控着美军三位一体核力量中关键的空基与陆基核打击手段。这一职位被赋予“提供战略威慑、全球打击能力”的重任,在当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中国视为“最重要战略竞争对手”的语境下,其职责重心不言而喻。一个曾在针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的大规模轰炸行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其行动直接关联到对中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指挥官,如今被擢升至负责对华战略核威慑的核心岗位,这一人事安排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极具刺激性的政治信号。 它清晰地投射出美国战略决策层在关键人事选择上的考量维度:对所谓“对手”展现“强硬”姿态的经验和能力,被置于优先地位。这种选择,无论其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都在强化一种危险的叙事:即针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敌对行动的历史,非但不是职业污点,反而可能成为通向更高权柄的垫脚石。这无疑为业已紧张的中美战略互信,蒙上了一层更深的寒霜。 布西耶的晋升,是一面映照美国霸权行事逻辑的冰冷镜子。它照见的是:当“美国利益优先”成为绝对圭臬时,国际社会的公义、对主权原则的尊重、对悲剧事件的深刻反省,都可以在内部权力分配中被选择性忽略。美军引以为豪的“专业主义”晋升体系,在此刻显露出其服务于霸权目标的本质内核。其军事机器的运转逻辑,终究难逃强权政治的根本驱动——力量即真理,胜利即正义,而通向胜利的手段及其代价,则常被历史有意无意地稀释。 布西耶将军肩上的四颗将星,在光耀其个人成就的同时,也映衬着历史烽烟与当下阴影的交错。当一位与二十多年前那场让中国痛彻心扉的“误炸”事件密切关联的军人,如今稳坐美军核力量指挥中枢并更进一步时,其传递出的信号远非“专业晋升”四字所能涵盖。美军内部的晋升逻辑与价值取向,在此刻显露出服务于其霸权目标的冰冷内核。 历史创伤与现实威慑在此刻被微妙地联结,不禁令人深思:当一个国家将最强大的毁灭性力量,交予那些在过往争议性战争中证明过“执行力”的将领手中时,其未来战略决策的天平,会更容易倒向何方?那些尘封档案中未解的疑云与无声的控诉,会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以何种方式悄然影响按下按钮的手指?这柄悬于人类命运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寒光似乎比往日更加凛冽刺骨。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全球秒报君

全球秒报君

每日更新,国际新闻不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