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回忆的闸门,分享童年时光学校老师的工资和一日三餐。 我的家乡是建国前的解放区,学校很早就在我们村成立了,负责10个村的孩子上学,学校从1年级到6年级,有校长一名,教导主任一名,还有6名老师,他们住在一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内的北屋内,既是办公室又当宿舍,东西房屋是教室,小南屋是伙房,还有教室分别设在姜氏饲堂、杨氏词堂等处。 建国前后几年,老师没有工资,国家给他们发米票代替工资,米票可直接到粮食部门按规定领取粮食,还能换成钱,这等于把米票卖给国家。 米票数额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老师的粮食月定量,二是属工资的部分。月定量基本一致,工资部分则按教龄,担任职务,教学任务轻重等条件定出等级。 老师的米票按月发放,但一年四季并不一样,先按一个平均数发给,山东大众日报会定时公布标准,到时多退少补。 老师的早餐吃派饭,由学生家长做好按时送到学校给自己的老师,每户给老师的饭都尽上最大的努力,我记的姐姐上学的时候,妈妈给老师做的饭,一个小罐装小米粥,一边小篓装饭菜,菜有鸡蛋妙韮菜,春天炒香椿芽,炒圆椒等,再配一碗自家做的咸菜,饭一般是单饼,白面包粗粮的花卷,玉米发糕,时而有窝头,包子、水饺等。老师吃完后剩下的我挑回家,也跟着一饱口福。 中午和晚饭由村里指定两人负责做,米面油等由村里派人拿着老师的米票到乡上粮店兑换,各种有比例,这些人的劳动付出由村里负责,学校不用额外负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1955年前后,以后学校扩大,雇了炊事员,老师有粮食供应簿,开始发工资,学生送饭的年代停止了。
太可怕了,嫉妒让人面目全非。河南民权县,男生童年没看过电视没玩过手机,因为高考
【1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