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厦门驶往武汉的和谐号车厢,一阵“动感”高音猝然炸裂——几位大妈霍然蹿起!她们高举手机,外放音乐震耳欲聋,在过道里激情开跳录制短视频。后排乘客忍无可忍,提醒她们收敛噪音。 然而,大妈们旁若无人,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列车员三番五次上前劝止,声音却依旧澎湃如故。这场魔音灌耳的“车厢广场舞”硬是无人能按暂停键。 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列车里孩子偶尔吵嚷,列车员轻言一句,年轻的爸妈总会歉然制止。为啥年轻父母一劝就灵,大妈们反而“百毒不侵”呢?说到底,年轻一代更重公共素养,脸皮薄、讲理易沟通。至于大妈们,劝诫如风过耳——不是听不懂,怕是一层层坚固的“心理城墙”早已悄然筑起。 12306工作人员点明底线:对类似扰乱秩序的行为,乘务员责无旁贷前去制止;若局面失控,乘客随时有权召唤乘警。 试想午夜车厢困顿的你,正被这轰然噪音猛然刺醒——公共车厢变身露天舞场。我们无意苛责跳舞的热情与快乐,但强行在高铁逼仄空间里搞“声浪派对”,是否越过了舒适与侵犯的边界?大妈们究竟是无意识的“豪放”,还是根本无视周遭感受,心安理得把公共区域当成自家客厅? 和谐车厢的安静与秩序,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守护。当私享欢乐的广场舞节奏撞上公共空间,是继续狂放外放我行我素?还是戴上耳机或另寻空间,还大家一片宁静?选择权在你手中,结果却烙印在陌生人的旅程里。
双方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52现在是主题,据说对面主力队员,现在己经齐聚瓷都。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