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国军103师起义后,我军让103师截击一下23军,但103师师长曾元

粉樱萌娃 2025-07-19 09:01:11

1943年,国军103师起义后,我军让103师截击一下23军,但103师师长曾元三却说:“截击23军是缺德事,这种事,我不能干!”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曾元三带着82师的弟兄们刚用十吨炸药把日军据点送上了天,从贵州山里走出来的他怎么也没想到,六年后在广东三水的江边,他得面对一个比炸碉堡更难的抉择,解放军要他调转枪口,截击正往海南岛撤退的国民党23军。 油灯下他捏着谈判条款的手直发抖,第五项条件像块烙铁烫进眼里:“让起义部队去打自己人?这不是逼人当白眼狼吗!” 曾元三的拒绝干脆得像砍刀劈竹子,他对着解放军代表撂下的话,几十年后还在老兵茶余饭后的闲谈里蹦跶:“各走各的路,我起义是为了活命,不是来当刽子手的!” 这话听着硬气,背后却藏着103师这帮“杂牌军”二十年的委屈,他们用的汉阳造步枪膛线都快磨平了,中央军的美式冲锋枪却亮得晃眼,淞沪会战一个师打得只剩几百号人,庆功宴上连口热汤都轮不到他们喝。 最让曾元三寒心的是淮海战役后,蒋介石在官邸给39军军官打气,转头就把他们扔到广东当炮灰。 三水起义前夜其实充满戏剧性,他的表弟姚祖荫本来要去和解放军接头,半路却被四野部队当俘虏抓了。 等不到消息的103师被解放军14军追得裤腿都跑裂,最后在文武庙口集合时,士兵们扯帽徽的声音比过年放鞭炮还响。 有个山东籍老兵捧着解放军发的猪肉炖粉条直掉眼泪,这竟是他们当兵多年头回吃上正经饭菜。 可当解放军提出要他们堵截23军时,祠堂里的空气突然凝固了,副营长跳起来嚷嚷这是投名状,曾元三直接把茶碗砸在地上:“23军弟兄们也在逃命,咱们不能自己上了岸就拆桥!” 这份固执差点让起义黄了,解放军敌工部的吕永祯连夜渡江汇报,没想到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反倒笑了:“人家讲义气是好事嘛!”这位黄埔出身的开国大将太明白军阀部队的江湖规矩了。 当年在鄂豫皖打游击时,他就见过白军士兵宁肯挨鞭子也不肯对老乡开枪,最终五项条件砍成四项,曾元三保住了心里最后那道防线。 更绝的是,起义才三天,他就策反了91师师长刘体仁,棺材里藏机枪零件这招,比地下党还野路子。 回头看这段历史,曾元三的“缺德论”其实戳破了国民党败亡的脓疮。,嫡系部队早坐飞机逃往台湾时,被当成弃子的杂牌军连艘渡船都抢不到。 23军和103师同属余汉谋集团,就像两个被拴在沉船上的难兄难弟。曾 元三的选择给了乱世里难得的体面:反水可以,但绝不拿兄弟的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这种草根版的“战争伦理”,比多少堂政治课都来得鲜活。 起义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陈赓在广州哥伦布酒家请客时,特意给曾元三倒了杯茅台:“记住,任何时候别离开组织。”这话后来成了他的护身符。 三水大桥下的江水还在流,当年扯掉的青天白日徽章早锈成了泥,但有个画面永远定格在历史里:面黄肌瘦的士兵们捧着热饭抬头问“共产党管饱吗”,而他们的师长攥着谈判条款,死活不肯签那个“缺德”的第五条。 这种在绝境中还不忘扶别人一把的骨气,或许比战役胜负更值得记住,毕竟枪炮声会散,但人心里的秤,永远分得清什么是缺德,什么是仗义。 信息来源: 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史海钩沉抗日老将军曾元三》 抗日战争纪念网《抗战名师——黔军第一〇三师》 贵州日报《曾元三:抗战勇士的家国情怀》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