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包最近总刷到 “通透”,可越看越觉得不真实 —— 咱都是普通人,哪能真做到 “啥都不在乎”?看官姥爷们就算把道理想得再明白,把人生看得再透彻,该难过的时候还是会难过,该放不下的还是会揪着不放,你是不是也有这种 “清醒的纠结”?其实啊,有执念不可怕,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谁还没点执念?别逼自己 “无牵无挂”
总有人说 “人到中年要断舍离,别留执念”,可你细想,咱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没有牵挂?可能是没完成的老愿望,可能是没说出口的道歉,也可能是想再见一面的人,这些执念就像心底的小疙瘩,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别逼自己 “必须通透”“必须无牵无挂”,承认自己有执念,才是对自己的坦诚。咱这个年纪,经历了那么多事,心里藏点放不下的人和事,再正常不过。就像丰子恺说的:“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允许执念存在,不用急着否定它,反而能少些自我苛责,多些坦然。
想得越清楚,有时越难释怀
常听人说 “想明白就好了”,可现实是,有些事你越想清楚,越觉得遗憾,越难释怀。比如当初要是选另一条路会怎样,比如当初要是好好告别会怎样,这些 “清楚的遗憾”,比糊涂的纠结更磨人。
你明明知道 “过去的回不来”,却还是忍不住翻旧回忆;明明知道 “纠结没用”,却还是控制不住地难过。这不是 “拎不清”,是因为你真的在乎过、认真过。中年人的 “清醒”,不是没了情绪,而是就算有情绪,也能试着接纳它。别骂自己 “没出息”,能为在乎的事难过,说明你还保有真心,这不是缺点。
明知深陷其中,有时也想 “再等等”
有人说 “清醒的人不会陷进去”,可中年以后才懂,有些执念就算知道是 “坑”,也会忍不住想 “再等等”。可能是等一个不可能的回复,可能是等一个没结果的答案,不是傻,是心里还存着一点念想,舍不得彻底放下。
你看着自己深陷其中,一边骂自己 “该醒醒了”,一边又忍不住回头看,这种 “矛盾”,每个中年人大概都经历过。别逼自己 “立刻抽离”,给自己一点时间,哪怕多难过几天,也比硬撑着 “假装放下” 强。有时候,“允许自己深陷一会儿”,反而能慢慢走出来,太过急躁,只会把执念攥得更紧。
接纳执念,也是一种通透
总有人把 “通透” 理解成 “没有执念”,可真正的通透,是接纳自己有执念,不跟自己较劲。不是 “必须放下”,而是 “就算没放下,也能好好生活”;不是 “必须快乐”,而是 “就算难过,也能慢慢调整”。
咱这个年纪,早就该明白: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执念也不是非有即无。有执念不代表 “活得差”,强行放下反而会留下遗憾。接纳自己会难过、会放不下,带着这份执念继续往前走,在生活里慢慢消化它,这才是中年人该有的 “通透”。毕竟,带着温度的人生,比冷冰冰的 “无牵无挂” 更真实、更可爱。
人到中年,终于学会不跟自己较劲:承认有执念很正常,明白想得清楚也会难过,允许自己暂时深陷,接纳执念也是通透。其实啊,有执念的你,不是 “不清醒”,而是 “太真诚”;会难过的你,不是 “不坚强”,而是 “有温度”。往后的日子,不用逼自己 “必须放下”,带着执念好好生活,慢慢走,那些放不下的,终会在时光里,变成温暖的回忆,而不是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