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网曝:伊朗总统佩泽希奇扬抢在伊朗外长访华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

青黛灵韵 2025-07-18 21:50:57

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网曝:伊朗总统佩泽希奇扬抢在伊朗外长访华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伊朗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是优先选项”。 伊朗手里的钱跟纸似的,加油站排的队能绕着城转三圈,超市货架都快被搬空了,通胀率飙到50%往上,老百姓想买个面包都得精打细算。 这种情况下,佩泽希齐扬的公开信与其说是外交表态,不如说是向国内民众交底:再不和美国谈,经济真要崩盘了。 哈梅内伊在7月17日放话“伊朗有本事给美国来记更狠的”。这种不上不下的平衡劲儿,说到底就是改革派和强硬派在掰手腕。 如果谈崩了,责任全在改革派,强硬派再顺势接过主导权。就像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GDP曾单年暴涨12.5%,这种甜头让改革派看到希望,但强硬派始终担心被美国“温水煮青蛙”。 外长7月16日访华时,王毅明确提出“四个支持”,中伊之间的能源合作更是逆势上扬,2025年5月中国进口伊朗原油量同比激增35%,本币结算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成了伊朗经济的“续命针”。与此同时,伊朗又向美国释放谈判信号,要求解除制裁、停止军事威胁。 这种“向东借力、向西试探”的策略,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既不放弃与西方和解的可能,又不斩断与中俄的合作纽带。 美国嘴上喊得欢,说对伊朗军事打击”,那边内部评估却心里跟明镜似的,这打击其实压根没起多大作用。 这种“嘴硬心软”的态度,暴露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困境,既想维持霸权威慑,又不愿陷入长期战争,只能通过“以压促谈”虚张声势。更讽刺的是,以色列在停火后仍发动袭击,特朗普却公开斥责以色列“违规”,显示出美以之间的裂痕。 这种“口头上让步、行动上坚守”的策略,既给了美国谈判台阶,又避免被国内骂作“投降”。在单边制裁的寒风中,中国提供的不仅是政治声援,更是破局重生的战略通道。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到需要用麻袋装钱买面包,当核设施被轰炸后民众仍要排队领救济粮,任何外交策略都必须首先服务于生存。佩泽希齐扬的公开信不是软弱,而是在经济崩溃边缘的破釜沉舟;阿拉格齐的访华不是投机,而是在霸权阴影下的战略突围。

0 阅读:175

猜你喜欢

青黛灵韵

青黛灵韵

青黛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