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亚萍尴尬的回答:“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邓亚萍的这一生堪称传奇,不高的个子在成为运动员之前,可是一直都在被否定的。 但是邓亚萍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让教练对他另眼相看,后来更是在乒乓球运动中,留下来自己的名字。 据说当时只要对手看到是要和邓亚萍对打,士气就已经没有了一半。 在运动界中,邓亚萍已经做到了极致,不过这并不是邓亚萍想要的,她认为自己应该去迎接下一个挑战。 于是退役后的邓亚萍选择去清华进修,然而当她来到清华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挫败感。 原因很简单,在清华读书的人都是有学识有能力的,甚至他们都可以直接用英语交流。 为此当邓亚萍刚来到班级的时候,老师就询问过邓亚萍会不会英语。 面对这个问题,邓亚萍非常的尴尬,因为她一窍不通。之前她的重心全部放在了运动上,文化课根本没怎么接触过。 现如今相当于重新学一遍,不过邓亚萍可不是气馁的人,她不会英语就不断的背单词,背语法。 口语跟不上的话,就频繁的锻炼。甚至还专门买了录音带,一天24小时频繁的放着英语磁带。 一边磨耳朵一边练习口语,那个时候邓亚萍甚至最后说的嗓子都变哑了。 可邓亚萍根本不想要放弃,白天早早起床背单词,直到晚上还在练习自己的口语发音。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邓亚萍的英语已经可以流利的交流了。看到成果邓亚萍也很开心,于是在1996年邓亚萍选择去当奥运会委员。 可是真正接触到外国人的时候,邓亚萍发现自己的英语还差很远呢。自己的口语也仅限于国人能听懂,但是当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自己就什么也不懂了。 可偏偏奥运会上都是英语发言,会议都是英语,这下邓亚萍开始犯愁了。虽然说自己学了多年的英语,结果到这里根本用不上。 没有办法的邓亚萍选择回国继续学习英语,有了这次会议的经验,邓亚萍主攻的方向也有了。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已经可以流利的发言,也能听懂外国人的讲话了。 但学无止境,邓亚萍选择继续深造自己,最后竟然还拿下了剑桥的博士。
初中三年,学生是按这个顺序被淘汰的1、第一个被筛掉的,往往是英语不行的。这门
【21评论】【2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