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俄罗斯报》发表文章《新不要AI殖民主义》。主要内容如下: 七月初,外交部召开了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部务委员会会议,重点讨论人工智能问题。此次会议开启了一场详尽的部内讨论,也启动了外交部适应人工智能在国际层面相关任务的进程。 在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影响下,一个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秩序正在我们眼前形成。 各国工业及金融经济领域的变化尤为显著,而机器学习的爆发式发展如今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政治维度。为了正确构建这一数字化“内里”的意义框架,有必要描述一些地缘政治玩家所采用的意识形态坐标体系,这些玩家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这一框架便是新AI殖民主义思维。 正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新殖民主义才真正具备了全球性的应用维度和技术上的完备性。“黄金十亿”范围之外的世界正面临着新的依附机制的形成——这种机制比殖民地依附宗主国的“传统”形式更为精巧,同时也更具渗透性和长期性。这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不仅依赖设备或软件的供应,还依赖于控制关键流程(从物流到教育、从医疗到舆论管理)的算法“设置”。 人工智能与其说是进步的工具,不如说是施压的杠杆、全球竞争的驱动力(包括争夺人心、争夺人类生活方式本身),以及世界权力重新分配的手段。 没有对相应设施的资源和能源供应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就不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和数字化转型。 继续扩大生产和更深入地推行人工智能标准所需的关键资源是稀土金属——储量极为有限的矿产元素。目前,主要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之间正在围绕稀土金属展开贸易战。 西方各国的政治精英大多缺乏此类资源储备,他们试图将自己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稀土矿藏的获取权无限期垄断,为此采取了具有侵略性的新殖民主义政策,这种政策有时已近乎掠夺和抢劫。 新殖民体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生态意识形态平台,这一平台由“集体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势力持续推行。他们为自己制定了一套符合不受监管的资本主义掠夺本性的经济放任体系。同时,在他们看来,“非选定”国家的任何经济发展都必须符合西方的“绿色”标准。 这种有意识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管理”: a) 数字化, b) 人工智能的应用, c) “绿色议程” 导致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革命性的发展阶段。 在各种多边平台和论坛上蓬勃发展的这些进程,是全球范围内争夺该领域领导地位的竞争日益激烈的鲜明体现。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包括外交部)给予持续关注并采取积极姿态。 归根结底,构建公正的多极世界直接取决于我们能否阻止在数字领域重建新殖民压迫和不平等的企图。
7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俄罗斯报》发表文章《新不要AI
世界闻报焰
2025-07-18 14:34: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