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处于敏感时刻,李在明可能不会来华参加阅兵?面对中方的热情邀请,韩方给出的理由也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2025年7月,中方正式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发出邀请,欢迎他参加9月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 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承载了传递和平与合作的外交信号。中国与韩国在二战历史上有过共同抗击侵略的记忆,2015年,时任总统朴槿惠曾出席类似活动,成为中韩关系的高光时刻。然而,李在明的回应却让人意外,韩方的态度更是引发热议。 据韩联社报道,青瓦台在接到邀请后,多次以“正在协调日程”为由,迟迟不予明确答复。韩国总统府的谨慎态度,很快被媒体解读为对中美关系的权衡。 2025年,中美关系因贸易争端、军事博弈和地缘政治摩擦而持续紧张。特朗普政府对韩国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在关税和军事合作方面。 6月初,李在明与特朗普通话,双方重申韩美同盟的重要性,特朗普还提出对韩出口征收25%关税的计划。这通电话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原定访韩行程被临时取消,外界猜测与李在明在阅兵问题上的模糊立场有关。 更令人费解的是,韩方内部传出一种“对等原则”的说法,称中方领导人应先访问韩国,李在明才能考虑赴华。这种理由在外交惯例中显得牵强,缺乏先例依据。 韩国媒体进一步披露,一名资深媒体人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李在明在一次私人晚宴上明确表示,如果特朗普先访华,他才会考虑前往中国,并认为朴槿惠2015年参加阅兵的做法“过于高调”。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争议。朴槿惠当年的决定虽在短期内提升了中韩关系,却也因后续“萨德”部署问题导致两国关系恶化,李在明显然不愿重蹈覆辙。 李在明的表态折射出韩国在中美博弈中的两难处境。韩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长期以来在外交上难以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 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进一步收紧对盟友的控制,韩国面临的经济压力尤为明显。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33万亿元人民币,占韩国出口总额的近四分之一。 尤其在半导体和汽车产业,中韩合作深度嵌合,韩国三星电子在西安的闪存芯片工厂就是例证。然而,美国的关税威胁和对华技术封锁,让韩国在经济和安全上不得不小心翼翼。 韩方的“对等原则”说辞在国际社会引发不同反应。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的国家领导人参加纪念活动,语气温和但立场坚定。 韩国国内舆论则出现分化。进步派媒体批评李在明的谨慎态度,认为他错失了展现外交自主性的机会;保守派则支持其决定,强调韩美同盟的优先级。 社交媒体上,韩国民众的讨论异常激烈,有人嘲讽“对等原则”是“外交笑话”,也有人担忧韩国在中美之间“两头不讨好”。 李在明的决定还受到国内政治环境的制约。2025年,韩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GDP增速仅为0.8%,青年失业率高达18.7%。 李在明上任后,将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作为首要任务,承诺投入30万亿韩元刺激经济增长。他深知,任何外交上的失误都可能引发国内不满,进而削弱其执政基础。因此,他在阅兵问题上选择低调,试图在不触怒美国的同时,维持与中国的基本沟通。
对中国降格了!基本可以确定特朗普和李在明都不会出席9.3阅兵!7月18日,根据法
【23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