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三大阅兵,最应该邀请谁来?没想到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而是法新

不吃饭的皮皮 2025-07-18 13:19:34

中国九三大阅兵,最应该邀请谁来?没想到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而是法新社,因为它一直在想尽办法抹黑中国,可网友们不但强烈要求让他们来,还要给他们最好的拍摄机位,这是怎么回事? 法新社是法国老牌通讯社,长期以来在涉华报道中带有明显偏见。 就比如在西藏扶贫报道中,法新社先描述当地发展成果,接着引用西方“批评者”的话,称旅游开发会“侵蚀传统文化”,甚至暗示中国政府在搞“文化同化”。 这种“先扬后抑”的叙事模式,让中国网友看透了其“选择性报道”的本质。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2024年“故宫猫帕帕被法新社黑化”事件中,尽管最终证实是乌龙,但“法新社滤镜”的梗却深入人心,成为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代名词。 而网友们强烈要求法新社来,其实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反讽。他们知道,西方媒体习惯用“负面叙事”来塑造中国形象,而阅兵这样的大型活动正是打破这种刻板印象的绝佳机会。 如果法新社在现场拍摄,就必须面对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和昂扬的士气,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很难被扭曲。 比如2015年阅兵中,法新社虽然报道了外国领导人出席名单,却无法回避中国展示的7种新型导弹和首次亮相的抗战老兵方队。 当高清镜头真实记录下这些画面,法新社再想编造“威胁论”就难了。 这种要求背后,是中国公众对国家实力的自信。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已不再是任人抹黑的弱国。 网友们明白,与其被动反驳西方媒体的谎言,不如主动提供舞台,让事实说话。 就像2015年阅兵后,国际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连法新社也在报道中提到“中国首次在胜利纪念日阅兵,符合世界潮流”。 这种转变让网友看到,邀请法新社不是示弱,而是一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 社交媒体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友们在法国使馆的评论区集体发声,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这种集体行动既是对法新社的挑战,也是一种网络亚文化的表达。 他们用戏谑的方式传递信息:我们不怕你们的镜头,反而要让你们的报道成为打脸自己的证据。这种轻松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中国公众面对西方偏见时的从容和自信。 从官方角度来说,邀请法新社也是一种开放姿态。中国通过允许西方媒体参与重大活动,展示了透明和自信。 如果法新社在现场仍然歪曲报道,反而会暴露其偏见,让更多人看清其真实面目。 就像BBC因涉华假新闻被中国封禁后,外国网民纷纷吐槽其“沦为政治打手”,法新社若重蹈覆辙,只会失去更多公信力。 其实,网友强烈要求邀请法新社,本质上是对西方媒体偏见的一种反击。他们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不满,同时通过展示真实的中国来打破谎言。 这种策略既体现了中国公众的智慧,也反映了国家实力提升带来的自信。 正如2015年阅兵后社评所说,中国“承受着并且追求着”,在展示力量的同时,也在以开放的姿态回应世界的质疑。 法新社的镜头,最终成为了中国自信的见证者。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国际反应与外媒报道:新华社 网友讨论与抗战老兵建议:中国青年报

0 阅读:119

猜你喜欢

不吃饭的皮皮

不吃饭的皮皮

阳光正好,我的心情也明媚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