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刚扔完13吨重的钻地弹,美军就迫不及待地放出风声:这不是给伊朗的,这是给中俄听的。 “你们的地下指挥所,我们能打穿。”——这是B2从高空投下的,不只是炸弹,更是信号。 问题是,中俄真的怕这东西吗?怕的,是它背后的政治意图。 先说这颗大名鼎鼎的MOP(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13.6吨,全世界最大的常规炸弹,专门打深埋地下的目标。 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军就琢磨这类玩意,冷战后稍微停了几年,但进入21世纪,尤其中东局势一乱,它又被拎出来反复打磨。 2011年服役,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战出击,B2跨洲起飞,对准伊朗的福尔多、纳坦兹核设施连投14枚。行动代号叫“午夜之锤”,听着像漫威反派。 但锤子敲下去,地没怎么塌。美军嘴上说“重创”,可伊朗核设施几个月后照常运转,说明MOP能砸出坑,但砸不出决定性结果。 而美国这波操作,重点根本不在伊朗。MOP的技术路径、攻击意图、投放平台,全都在暗示一个目标:不是伊朗,是中俄。 因为全世界真正在地下“玩深度”的,除了朝鲜,就是中俄。 中国地下指挥所的建造,可以追溯到“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从西山指挥中心到今天北京西南的“军事城”,一步步从抗核升级成抗钻地弹。 西山曾号称能扛核爆,现在的青龙湖据说占地1500英亩,比五角大楼大十倍,专为应对现代战争设计。 俄罗斯更猛。乌拉尔山深处的亚曼套山基地,美国情报界怀疑是俄罗斯最高机密的核指挥所。附近的封闭城镇梅日戈里耶,一住上万工人,卫星图像几十年拍不出所以然来。 还有传说中的“地铁2号线”,连接克里姆林宫和数个地下设施,战时疏散政府高层——你说它不在准备全面战争,鬼都不信。 换句话说,中俄对“你有锤子,我有地下堡”的这套博弈,早就准备多年了。 更关键的是,MOP的唯一载具是B2。对,就是那个30年前设计的隐形轰炸机,现在唯一能投这玩意儿的“幽灵”。可如今这幽灵,隐形还有几分真本事? 中国这边北斗干扰+雷达反隐形,西北工大正推远程防空导弹,射程说是能打2000公里。俄罗斯那边S-400、S-500全线部署,精度提升、防区外打击能力大增。 简单说,B2能不能飞到“投弹点”,已经成问题了。 再说,美军现在自己都承认,MOP虽然猛,但不能通吃。打伊朗没打出预期效果,打中俄更难。 因为这些地下工事,不只是深,而是“深+硬+藏”。山体掩护、分层结构、混凝土包裹,甚至还有地下再地下的迷宫结构,搞不好你刚炸穿一层,上面掉下来的全是空气。 美军自己也知道这个短板,于是正在搞新一代高超音速钻地弹,想靠速度加威力硬磕,但技术还在路上,MOP仍然是现在能拿得出手的“重锤”。 那问题来了:既然MOP这么有限,为啥还要高调实战一把,还放风要用来威慑中俄? 因为它威慑的,从来不是“能不能打穿”,而是“我有手段,你有顾虑”。 中俄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现在的地下工事思路,已经从“我躲着你炸”变成“我能熬过你炸,还能干你一票”。B2能飞进来,未必飞得出去,MOP能砸下来,未必砸得准。 再退一步说,即便真打穿了一个指挥所又如何?现代作战系统早就做了分布式部署和多点冗余。你炸毁一个节点,不代表能让系统崩溃。 所以,这种“我有大锤,你怕不怕”的逻辑,在中俄这里行不通。相反,只要你动用MOP,世界各国就会对美军战略意图警觉三分。因为这种武器虽是常规弹,却靠近核武器使用边缘。 伊朗那次行动之后,全球战略平衡确实被撩动了。美国展示的是“我能”,中俄的回应则是“你敢吗”。 这是新冷战的下一幕。锤子已经落地,但回声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中美俄的钻地弹谁更强?GBU57这款巨型炸弹真有这么神吗?-搜狐新闻
俄乌战局突变!乌克兰军无人机突袭,俄罗斯多地遇袭损失惨重来源:边界叙事者20
【1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