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洪学智妻子寻女无果,之后来到老乡家里歇脚时,在不经意的交谈间,妇人突然惊呼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18 03:01:58

51年洪学智妻子寻女无果,之后来到老乡家里歇脚时,在不经意的交谈间,妇人突然惊呼:“是你啊!当年就是你把孩子留给了我呀”! 1951年春,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干部的张文,徒步走进四川大巴山深处的王家坳村,鞋底磨破,裤脚沾满泥浆。她轻叩柴门,一位头发花白的农妇探出头。 “大姐,能讨碗水喝吗?”张文嗓音沙哑,连日的奔波让她嘴唇干裂。 这次的歇脚,让张文找到了16年前托付给老乡的女儿,洪学智将军失散多年的骨肉。 1935年,洪学智率红四军长征途经四川通江,妻子张文在行军途中产下一名女婴。 夫妻二人经商量后决定将孩子托付给村民王大嫂,张文取下随身佩戴的银锁,上面刻着“安”字,挂在女儿颈间。“临走时张文对王大嫂说,等仗打完了,我们一定回来接孩子”。 1951年洪学智正担任了志愿军副司令员,妻子张文就带着一张泛黄的草图,按图索骥走访了通江、南江等县的23个村落。 张文循着线索来到了王家坳,当她拿出仿制的银锁时,王大嫂瞬间认出了这个记号。 “盼归!快出来见你亲娘!”王大嫂的声音颤抖着。原来,她为女孩取名“盼归”,那把银锁也一直珍藏至今。 “这天全村人都围过来看,而张处长则抱着闺女哭得站都站不稳。王大嫂说“孩子我给你们教得现在能写自己名字了”,听到这些话后在场的没一个不抹眼泪的”。 当洪学智在朝鲜的前线得知找到了女儿后,特意托人捎回一封信,信中写道:“王大嫂之恩,重于太行山”。 1952年他回国述职时,还专程带着女儿去了王家坳谢恩。之后洪家也一直与王大嫂一直保持着联系,三年的困难时期还多次的寄去了粮票。 后来王大嫂临终前对洪彦说,当年收留孩子就是因为“穿军装的人帮我们打过土匪”。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军民关系的真谛。 一把银锁,两个女人,16年的等待。张文用母爱坚持寻找,王大嫂用善心细心呵护。这份跨越阶层的情感纽带,正是那个时代最珍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那些逝去的岁月,更是为了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心所向。一把银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心向背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参考资料: 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曲县志》 福建党史月刊——《洪学智夫妇寻女记》 道客巴巴———千里寻爱女(洪学智夫妇轶事)刘卫东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