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叶王陶”只有叶飞被授予上将,为什么王必成反应激烈,而陶勇却平和接受呢? 被授予中将的王必成专门去找了谭震林,想和叶飞一样被授予上将,然而陶勇却一言不发,对此事表示欣然接受。 在1967年,某一保卫人员报告说“司令有人要见你时,”许世友本想说不见,可当听闻是陶勇的4个孩子后,就立刻派一个警卫员去接。 “叶王陶”三人,这三位擅打神仙仗粟裕手下的传奇将领,叶飞确实是最出色的一个,在新四军第一师期间,便是副师长兼任旅长,后来在解放战争后期,也只有他被提升为兵团司令。1955年授衔时,也只有他被授予了开国上将。 曾经在1939年5月时,叶飞在吴家桥消灭了500余人日军后,便奉命向郭村转移。在跟苏北特委韦一平书记、惠浴宇副书记等人商量后,叶飞打算在郭村与顽军李长江打一仗。 彼时刘少奇的战略方针是“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给叶飞的指示是“固守待缓,打击顽军,解决苏北问题”,让叶飞固守一周便好,在援军到来后,再一起消灭敌军。 毕竟叶飞只有一个多团的兵力,而李长江有13个团的兵力,两方兵力差距实在悬殊。叶飞还是想跟对方碰一碰,但陈毅是不赞成打这一项冒险战役的。 但在1939年6月28日,郭村保卫战役还是打响了。虽然击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但敌众我寡,而且援军迟迟未至。 眼见就要陷入了危机之中,叶飞急得冒冷汗时,救兵陶勇却突然出现在了面前,原来是陈毅听闻郭村战役打响后,便认为不妥,一面亲自赶赴郭村,一面紧急电令陶勇,让他率支队去援助叶飞,而陶勇自接到此电报后,出于对叶飞的担忧,所以率军日夜兼程200里,才到达了郭村。 战场形势随之逆转,叶飞和陶勇配合默契,合作无间,消灭了敌军的主力,打了一场大胜仗。7月3日在陈毅赶到郭村时,叶飞和陶勇一起去迎接。眼着这几位20出头的年轻领导,陈毅感叹的说“本来我是要骂你们的,一个多团的人跟这么多个团的顽固派打仗。但如今你们打赢了,我还有什么好好讲的哟。” 后来他还特意呈报中央,表示此战斗的胜利,是我军创建苏北根据地的伟大胜利,是奠定站稳苏北脚跟的开始。 在车轿战役上,二人又再次合作,彼时正值苏北最寒冷的时节,大家穿着棉衣,棉裤围着火炉。进行作战会议讨论。寒风刺骨。 但陶勇发言时,却越来越热情,还把帽子脱下来,激动的说“这次仗只有打的狠,才能让日军听到我们心里就发怵,他搞我们东南,我们就抢他的西北。”义愤填膺作了个手势。 粟裕便据此制定了作战计划,由叶飞指挥,陶勇攻坚,此战又一次取得了巨大胜利。新华社称这是“我粟师打了一个大歼灭战”。 这一次的车桥战役,是1944年以前,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此战也是叶王陶三人的团结作战。三人一个指挥,一个打援,一个攻坚,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叶王陶三人都并驾齐驱,都是我军的重要将领,粟裕担任师长时,他们便是粟裕手下的三个旅长。解放战争后期,却只有叶飞被提拔为兵团司令。 1955年授衔时,也只有叶飞被授予上将。王必成对此反应颇为激烈,心中不忿,还去找了曾经的老上司谭震林。然而陶勇却对此心态平和,身为曾经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在1936年经过西路军的失利后,对军衔职务已经看淡了。与牺牲的战士们相比,活着已是最大的荣耀,也是最大的胜利,何必计较军衔的高低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意识到叶飞是有归国华侨背景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叶飞被授予上将,除了其能征善战,是钢铁炮弹和糖衣炮弹都打不倒的将军外,也是为了国际影响,在认透了这一点后,陶勇自然更加没有异议了。 参考资料: 《中共战神系列》
1955年授衔,“叶王陶”只有叶飞被授予上将,为什么王必成反应激烈,而陶勇却平和
冰封雪域行者孤
2025-07-18 02:06:15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