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乌克兰籍华人公开发言称:“中国要感恩乌克兰,当年卖出那么多军事装备,要不然哪

南笙的墨舞 2025-07-18 00:46:33

一位乌克兰籍华人公开发言称:“中国要感恩乌克兰,当年卖出那么多军事装备,要不然哪来的今天的山东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有不少网友在讨论中国购买乌克兰军事装备的问题,甚至有些人觉得这像是“帮忙”或者是“感谢”的意味。但要说清楚,这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人把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混为一谈,甚至拿“感谢论”来打情感牌,这真的是过于简单化了。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咱们得搞清楚一点,乌克兰当时出售这些军事装备可不是出于“为了帮助中国”这样的高尚动机。当时的乌克兰经济正处于困境中。你想,刚刚从苏联解体不久,经济一团糟,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军队的装备堆积如山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维护。 换句话说,乌克兰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自己保养这些装备,没办法让这些旧装备继续为军队效力。它们处于“闲置”状态,出售这些装备主要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弥补国家预算的不足,而不是为中国提供什么“支持”。说白了,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经济决策。 那时候,乌克兰急需资金,卖装备能换来直接的现金流,确保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和军队的“生存”。而且,这些装备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卖个价格合适的买家,乌克兰也能一举两得,解决一部分财政问题。所以,和“友谊”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 再来说说中国购入这些装备的事。有人说“中国占了便宜”,但真相是中国买的很多装备的价格高于实际价值。你可能会想,既然是二手的,为什么价格还这么高?别忘了,这些装备当时的价格,虽然比新装备便宜,但比实际市场价值要高。乌克兰卖这些装备给中国,也确实是赚了不少钱。 实际上,乌克兰出售这些装备并不是因为“情谊”,而是经济上的考虑。毕竟,能卖出价格高的装备,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种“双赢”。而中国作为买家,当然是根据自身需求做出了合适的决策。 这笔交易里,乌克兰可没有吃亏,反倒是得到了不错的回报。所以,不要一味地认为这是一种“施恩”,它更像是两方都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交易。 有些人还会认为,乌克兰的装备对中国海军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也不过是一种误解。中国的海军崛起,根本不是依赖乌克兰这些过时的装备,而是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自主研发。 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军工系统在不断加大投入,并且引进了大量的国内外技术,不断进行创新。今天的中国海军,早已经不需要这些乌克兰的“旧货”了。中国海军能从一个不显眼的存在崛起,凭的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国家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些设备或许受过一些“外部”影响,但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始终是国内研发和生产的结果。尤其是现在,随着我国海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已经完全摆脱了对这些“过时”装备的依赖。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把过去乌克兰和中国的合作与今天的关系混为一谈。那时候的乌克兰政府确实与中国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关系,但自那以后,乌克兰的政治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多次政权更替,今天的乌克兰政府和中国的关系显然没有过去那么亲近。 更重要的是,随着当前局势的变化,乌克兰已经站在了西方阵营这一边,特别是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中,乌克兰的立场与中国的立场也有了明显的差距。因此,拿过去的历史背景去解读今天的局势,显然是脱离现实的做法。 我们得谈谈“感谢论”。现在有不少声音要求中国人“感谢”乌克兰,认为中国的海军强大,离不开乌克兰旧装备的支持。这种说法看起来情感满满,但实际上有点道德绑架的意味。 把中国海军崛起的原因归功于过去的军事装备,完全忽视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努力。这样的“感谢”,显然是对中国历史和发展的不尊重。 中国人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情感左右的,我们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和成果。把过去的历史拉出来当作情感牌来影响大家的判断,未免太过于简单粗暴。 乌克兰出售军事装备给中国的历史背景,其实充满了财政压力和利益驱动,并非什么“友谊”的表现。中国购买这些装备时,也不是占便宜,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情况做出的合理决策。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亮舰三: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0 阅读:19
南笙的墨舞

南笙的墨舞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点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