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级芯片上车,很多人是在故意转移话题——8gen3 放到车上,是目前最强的座舱芯片。
目前主流的 8295 是个什么水平 ?
基于21年骁龙 888 优化后的 8cx Gen3,5nm。
4x2.84GHz Cortex-X1 +4x1.8GHz Cortex-A78+ Adreno 690 GPU。
Geekben 单核1010、多核5335,AI 性能 30 TOPS。
骁龙 8gen3 什么水平 ?
台积电 4nm,1+5+2 的八核架构,
1x3.3GHz Cortex-X4+5x3.2GHz A720+2x2.3GHz A520 +Adreno 750 GPU。
Geekbench 单核2300,多核7000,AI算力73TOPS。
基本是两代处理器的性能差异,更不用谈隔壁鸿蒙座舱了……
8gen3 的能效表现有口皆碑,放到车上更不用担心性能释放。
有些人在盲目制造焦虑,转移性能落后的真相,行业标准2倍以上的耐久测试标准,你有啥可制造焦虑的,消费者只要记住目前最强座舱性能就行了。
为啥要这么搞?因为 8295 性能有点跟不上了,因为小米在做域控制器集成。
前面发布的那个四合一域控制器模块,才是重点,小米紧接着下一步,就是玄戒 O2 上车(O1 基本已经在手机和平板上用完了)。
这一套集成系统下来,短期成本肯定是要高于友商采购的供应商模块的,但这条路线小米一定会坚持到底,因为长期看小米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等小米在手机平板汽车用上一套芯片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先进的“人车家”全生态了。
风言风语,阻挡不了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