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家的生存逻辑一万年都不会变:在中国强盛时示弱、在中国虚弱时侵犯,即使现在日本被美国拴上链子,也改变不了他们的DNA。八国侵华有日本甲午战争是日本,抗日战争还是日本。 二战后,美国用一部《和平宪法》给日本套上了枷锁,理论上它不能拥有正式军队,只能维持一支用于自卫的力量。 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在国际上表现得低调又温和,似乎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的战争狂热,专心致志地发展经济。 但表象之下,暗流从未停歇,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船规模在悄无声息中持续膨胀,其总吨位甚至已经悄然超越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这种在规则边缘不断试探的军事扩张,不得不让我们警惕,那条所谓的“链子”究竟能锁住一颗躁动的心多久? 要看清今天的日本,就必须彻底看清其嘴脸,二十世纪上半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年积弱的最低谷,内部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这在中国人眼中是苦难,但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中,却是千载难逢的侵略良机。 1937年,他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攻陷了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磨灭的深重灾难,无数同胞的鲜血染红了山河,这份血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日本这种趁人之危的侵略行径,绝非偶然,时间再往前推到清朝末年,相似的剧本早已上演。 当时的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早已外强中干,日本敏锐地嗅到了机会,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一举全歼了清朝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 战败的代价是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不仅赔上了巨额白银,还被迫割让了台湾全岛及辽东半岛,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 仅仅六年之后,当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侵入北京时,日本再次充当了最积极的打手,其出兵数量在联军中位列第一,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罪行累累。 为何日本总是如此?这与它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脱不开关系。 作为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岛国,向外扩张、从富饶的大陆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一切,早已成为它根深蒂固的执念。 中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它采取何种姿态。 同时,深刻影响其民族性格的武士道精神,推崇对强者的绝对服从和对弱者的无情欺压,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让它在处理对华关系时,表现出极端的两面性。 当中国强大时,它就换上另一副面孔。 在大唐盛世,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日本便一批批地派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来长安虚心学习我们的文字、制度和文化,其谦卑恭敬,如同最虔诚的学生。 到了明朝初年,中国国力恢复,日本的统治者便立刻收敛起倭寇的侵扰,主动请求进行勘合贸易,老老实实地与我们做生意。 将古代的顺从与近代的凶残放在一起,一幅清晰的图景便呈现出来: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从来不是基于情义,而是赤裸裸的实力考量。 如今,中国历经磨难再次崛起,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一个再度强大的中国,日本表面上不敢再轻举妄动。 然而,它在钓鱼岛问题上持续不断的挑衅,在国内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行径,以及在“和平宪法”框架下不断寻求军事突破的企图,都清晰地表明,它那“欺软怕硬”的DNA从未改变。 历史的教训已经足够惨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对于这样一个邻国,任何一厢情愿的幻想都是对历史和未来的不负责任。 我们能做的,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在经济、科技和国防等所有领域都保持无可撼动的强大实力。 因为历史已经用鲜血告诉我们,只有强大的中国,才是维护和平、让豺狼不敢觊觎的唯一保障。
果敢同盟军控制的木邦县,现在已经办了身份证,汉族已经改为果敢族。另外果敢同盟军的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