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前夕,刘英为何对毛主席强调:别人我不管,邓发这人不可进中委! 在中共七大召开前夕,毛主席和张闻天开始商量起中央委员的名单。因为名单十分重要,所以张闻天一时也拿不准主意,低头陷入沉思。 就在这严肃的氛围下,毛主席突然扭头对一旁的刘英说:你是娘娘,也讲讲你的意见。刘英笑着说:娘娘已经下野了。不过,邓发你就不要列了,这个人杀了好多人。 没想到,毛主席居然还真听了她的建议,在随后的七大预选中,邓发果然落选。这可就奇怪了,张闻天和毛主席两个党的核心高层一时都拿不准主意,为何刘英一语就能拍板呢? 首先,知晓历史的人,应该对她并不陌生,刘英同志是我党内部极为有声望的巾帼英雄,不仅才干出众,而且资历很老。在1928年,她就已经成为湖南省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长。 1928年以后,她先后来到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莫斯科国际无线电学校学习。学成归国后,前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担任少共中央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 之后又历经长征到达陕北,于1935年接替邓小平出任中央队秘书长,负责政治局和常委的日常事务和生活。在任职期间,刘英参与了中央诸多大事,尤其是在确立毛主席在党和红军领导地位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刘英和毛主席以及张闻天关系不一般。据资料记载,刘英和毛主席是湖南老乡,两人第1次见面是她当宣传部长的时候,当时双方一见如故,毛主席对刘英的评价颇高。 之后两人也有过多次合作,刘英佩服毛主席的聪明睿智,毛主席也欣赏这位女战士的干练,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后来刘英认识了张闻天,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就总是拿他两人打趣,试图撮合二人。谁知道这一来二去之下,两人还真成为了夫妻。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过往,所以毛主席和张闻天商量大事时也会征求刘英的意见,并且时不时的打趣她两句。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刘英能力强,她的意见也被毛主席接纳,那这位落选的邓发同志到底是谁呢?关于他,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陈弘君曾表示:他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 邓发是贫苦农家子弟出身,在很早的时候,就以工人纠察队小队长的身份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并第1次展现出了演讲才华。 之后广州起义爆发,他以第四联队队长兼五区副指挥的身份冲锋在前,与敌血战至只剩三人被迫突围。及至到香港,他又临危受命组建香港特科,负责为党收集情报、惩处叛徒和营救同志,取得显著成绩。 因其表现优异,1931年中央任命他为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并让他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首任局长。客观的说,这份任命对邓发来说可谓是不同寻常。 一方面,该职务位高权重,其中大名鼎鼎的钱壮飞、李克农、潘汉年、罗瑞卿等都在他的麾下;另一方面,该职务需要保卫中央,审查奸细,难免就容易得罪人。 不过,邓发是属于那种坚决服从命令,将工作做到极致的人,他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这项任命。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邓发都一丝不苟的保卫着中枢机关首长和各项重大活动的安全,确保了每次会议的正常进行。 当然,他也是或杀或救了一些人。杀的人自然不用说,但救的人也不少。例如,在长征路上陈赓就因为仗义执言得罪人惹上杀身之祸,幸亏邓发出面找毛主席救人,这才保了他一命。 因此虽然邓发在领导肃反的过程中也有过失和犯错,但总体而言,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发的贡献也同样不小。 那么为何在中共七大时他会落选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邓发太容易得罪人了,若他继续当选很容易成为众矢之。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是正确的,邓发在之后的岗位上更适合,表现得很好。 1945年9月,邓发作为解放区80万职工的唯一代表去巴黎出席世界工人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赢得全场的掌声。 回国后,邓发和朱学范共同努力发表《中国劳动协会对当前政治的要求和主张》,试图建立全国工会联合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实行不分性别的同工同酬等等。 可以说,当时的邓发可谓是意气风发,有着大好的前途。只是很可惜,在随后的1946年4月,邓发和王若飞、叶挺等人坐飞机失事遇难,他的人生在40岁这年意外戛然而止。
七大前夕,刘英为何对毛主席强调:别人我不管,邓发这人不可进中委! 在中共七大召开
寒烟锁重
2025-07-17 21:36:39
0
阅读: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