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未来各位置最牛逼的几名名球员,新黄金一代真的来了: 中锋:杨瀚森2米

万分纯真 2025-07-17 21:32:01

中国男篮未来各位置最牛逼的几名名球员,新黄金一代真的来了: 中锋: 杨瀚森 2米16 郇斯楠预计2米16 赵博新 预计2米18至2米20 淡厚然2米10 张懿赵杰 预计2米06至2米08 刘礼嘉2米08 小前锋 : 崔永熙2米 张博源2米03 管子煜2米 分卫: 段昂君1米97 冯傲2米06 彭泓森1米92 李沂泽 2米 控卫: 廖三宁1米92 林葳1米88 朱正 预计1米83 李悦洲 预计1米90左右 石洺豪 预计1米85 嚯!这名单一看,好家伙,平均海拔蹭蹭往上蹿,真有点“移动长城2.0”那意思了。杨瀚森、郇斯楠、赵博新这几个大中锋,往篮下一戳,光是高度就够对手喝一壶的。锋线上曾凡博、王俊杰、崔永熙,个个都是长手长脚能跑能跳的料子。最吓人的是分卫冯傲和李沂泽,身高直接干到2米06和2米?这体型打后卫线,光想想画面就挺美。控卫除了朱正看着稍矮点,其他几个也都接近甚至超过1米9。纸面上看,这身体天赋确实让人流口水,“新黄金一代”的名号喊出来,底气好像挺足。 天赋是肉眼可见地堆积起来了,但咱们也得冷静点。篮球这玩意儿,光有身高就能赢球?那早几十年咱们就该是世界冠军了。历史教训摆在那儿,从“追风少年”陈江华到“大魔王”周琦,再到“小丁”丁彦雨航,哪个不是天赋异禀被寄予厚望?结果呢?伤病、发展瓶颈、技术短板、比赛阅读能力……太多因素能把天才的棱角磨平。这批“新黄金一代”,能不能把天赋真正兑换成国际赛场上的硬实力,现在真得打个问号。 核心问题在哪?技术打磨和对抗强度。身高是优势不假,可国际比赛那对抗强度,跟CBA完全两个世界。咱们这些小伙子,在高强度压迫下,投篮稳定性还剩多少?运球突破还能不能那么从容?防守端脚步跟不跟得上欧美那些小钢炮?看看杨瀚森,篮下脚步和手感是灵,但面对更壮更快的老黑,他的核心力量顶得住吗?崔永熙的持球进攻,到了洲际大赛还能不能撕开口子?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考验。别光看身高,技术细节和对抗能力才是决定上限的关键。 另一个大疑问:比赛经验,特别是高水平比赛的经验。名单里大部分球员,要么在CBA中下游球队摸爬滚打,要么还在青年队或海外沉淀。真正能在CBA强队担当绝对核心、经受季后赛甚至总决赛洗礼的,屈指可数。更别提像老一辈姚明、王治郅那样,早早就在世界级舞台(NBA)上真刀真枪地拼杀了。没有足够多的高水平比赛去淬炼,光靠训练和国内联赛的强度,想突然在国际大赛上“开窍”?难度系数有点高。 后卫线尤其让人又爱又忧。林葳的投射和关键球气质确实亮眼,廖三宁的突破也够犀利。冯傲2米06打分卫,这模板听着像杜兰特?但现实是,他需要证明自己能稳定地运球、组织、处理包夹,而不是仅仅依靠身高在低强度比赛里欺负人。朱正的身高劣势,在国际赛场会不会被无限针对?咱们的后卫,历来在高压逼抢下处理球的能力是个软肋,这一批能不能把这个坑填上,直接决定了球队的上限。现代篮球,没好后卫,内线再高也白搭。 还得泼点冷水:伤病!这是天才杀手。刘礼嘉已经遭遇了严重伤病,复出后状态如何还是未知数。其他像曾凡博、王俊杰,哪个没被伤病困扰过?高大球员的关节负荷本来就大,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如何科学管理、避免重大伤病,是教练组和保障团队的头等大事。别“黄金一代”还没发光,就先倒在病床上了。 说到底,“新黄金一代”这个名号,现在更多是美好的期望和一纸蓝图。潜力确实巨大,肉眼可见的天赋井喷。但能不能真正兑现,铸就新的辉煌?路还长着呢。需要更科学的培养体系,需要更多高水平比赛的历练,需要球员自身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去精进技术、打磨心智、对抗伤病。光靠身高和名单上的数字,可赢不了世界强队。咱们期待,但也得保持耐心和清醒。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新星杨瀚森# #00后篮球新星# #篮球潜力新秀# #男篮新名单# #00后男篮# #男篮阵容# #中国篮球新秀# #男篮新星进化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万分纯真

万分纯真

万分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