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广播公司(ABC)节目中面对这个尖锐问题时,斩钉截铁的回应:“我们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是否出兵,只能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美国国防部近期的施压。 美国这次的操作简直把“双标”演绎到了极致。一方面,美国自己对台湾问题奉行“战略模糊”政策,死活不肯承诺“保卫台湾”,却反过来要求盟友对日拱火;另一方面,美国近期对澳大利亚加征钢铝关税、逼迫其增加国防开支到GDP的3.5%(目前澳方仅计划提升至2.3%),摆明了是把盟友当提款机和炮灰。 就像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说的,科尔比这是在“让日澳充当美国的炮灰”,这种吃相难看的操作,连《金融时报》都看不下去,直言美国盟友“集体感到错愕”。 更讽刺的是,美国推动的AUKUS核潜艇协议现在也陷入了尴尬境地。原本美国想通过帮澳大利亚造核潜艇来围堵中国,结果中国055驱逐舰在澳大利亚周边常态化巡航,直接让美国核潜艇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现在美国又想拉澳大利亚下水,结果被康罗伊怼得哑口无言。只能说,美国这届政府的外交团队简直是“猪队友”,前脚在经济上坑盟友,后脚又在军事上逼盟友送死,这不是逼着盟友离心离德吗? 澳大利亚这次的回应,表面上看是“装聋作哑”,实际上暗藏玄机。首先,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其最大贸易伙伴宝座。 2025年1月,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达到42.1亿澳元,同比增长18.5%。就拿南澳州来说,2024年对华出口额激增33%,突破43.9亿澳元,其中岩龙虾、葡萄酒等产品占了大头。 这种经济依赖度,让澳大利亚根本不敢在台海问题上轻易得罪中国。要是真听美国的话出兵,中国分分钟就能让澳大利亚的龙虾烂在港口、葡萄酒砸在仓库里。 其次,澳大利亚虽然和美国有军事同盟关系,但骨子里还是个“实用主义者”。工党政府上台后,一直奉行“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轨策略,但这两年美国的所作所为让澳大利亚越来越心寒。 先是对澳加征关税,接着又在AUKUS协议上反复横跳(特朗普政府甚至想退出协议),现在又逼着澳大利亚为台湾问题卖命。 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要是还傻乎乎地跟着美国走,那才是脑子进水了。就像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说的:“美国正在背弃过去的贸易承诺,而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认为,中国是比美国更可靠的贸易伙伴。” 帕特·康罗伊的回应,其实和他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这位部长从小在工党家庭长大,父母都是工会骨干,这种环境培养了他务实、独立的政治风格。 工党历来主张“独立外交”,反对过度依赖美国。2022年工党上台后,就大幅回调了前任联盟党的反华政策,积极推动中澳关系回暖。这次康罗伊的表态,其实就是工党“务实外交”的延续。 更有意思的是,康罗伊在回应中特别强调“主权是优先考量”,这简直是在打美国的脸。美国一直想把澳大利亚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结果澳大利亚直接祭出“主权”大旗,意思很明确:我的地盘我做主,你美国管不着! 这种态度,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近期访华时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形成了呼应,充分体现了工党政府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的智慧。 澳大利亚这次的回应,其实暗藏着三个“不”原则:不承诺、不拒绝、不负责。所谓“不承诺”,就是不提前绑定自己的军事行动,避免成为美国的炮灰;“不拒绝”,就是给美国留个面子,毕竟澳美同盟还是要维持的;“不负责”,就是把皮球踢给未来的政府,反正现在不用担责任。这种策略,本质上是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之举。 澳大利亚这次对美国台海出兵要求的回应,表面上是“装聋作哑”,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模糊游戏。这种游戏的本质,是澳大利亚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寻找生存空间的无奈选择。但这种策略能玩多久呢?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随着中美博弈的加剧,澳大利亚这种“经济绑在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模式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果美国继续把澳大利亚当炮灰,而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战略耐心逐渐耗尽,澳大利亚很可能会陷入“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到那时,澳大利亚是选择“选边站队”,还是继续“装聋作哑”,就真的考验其政治家的智慧了。
一位澳大利亚网友的吐槽:澳大利亚现在卷的非常厉害这是一位已经取了中国名字,并且
【54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