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到底还能撑多久?若是以前,我认为俄罗斯能打百年战争,但现在美国给出了50天的最后通牒。当然,并不是说美国开出了100%的关税,俄罗斯就不行了。实际上,过去三年,欧美对俄罗斯也进行了十几轮的经济制裁。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俄罗斯正处在多重压力的交织中,西方累计发起 16 轮制裁,从冻结海外资产到切断国际金融联系,能源出口的传统渠道被大幅压缩,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问题在战争消耗下愈发明显。
即便官方公布 2024 年 GDP 增长 3%,但高企的 21% 基准利率与 9% 的官方通胀率之间的差距,让经济的真实韧性打了折扣。
为了稳住经济基本盘,普京推动了一系列务实调整,能源出口不再依赖欧洲市场,转而加强与中国、印度的合作,通过长期协议锁定石油、天然气订单,同时用这些订单换取急需的生活物资和电子元器件。
针对西方企业的撤离,俄罗斯扶持本土企业填补市场空白,超市里虽然少了部分欧美品牌,但本土食品和日用品的供应基本稳定,战争的持续让财政收支变得紧张,能源出口收入下滑的同时,军费开支却在不断增加,为了平衡预算,俄罗斯不得不对民生领域做减法。
2025 年的社会保障预算被削减 1 万亿卢布,养老金发放节奏和医疗补贴标准都做了调整,这些变化实实在在影响着普通家庭的生活,在战略层面,普京选择让经济转入战时状态,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前线武器装备的供应。
他多次强调 “有能力打长期战争”,这种表态既是对西方施压的回应,也是为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筹码 —— 俄罗斯已经占据战场主动权,希望用 “不着急停火” 的姿态换取更有利的和平条件。
战争带来的代价不止于经济,美智库统计显示,俄军累计伤亡约 100 万,大量精壮劳动力投入战场,导致后方生产岗位出现缺口,前线士兵的抚恤金、武器装备的维修费用,像一个无底洞吞噬着社会财富,这种消耗对任何国家都是沉重负担。
历史上类似的困境并不少见,二战后英国曾因海外贸易封锁陷入物资短缺,当时英国政府通过扶持本土制造业、开拓新贸易伙伴逐步缓解危机,如今俄罗斯的调整,也像是在战争阴影下寻找新的生存路径,只是这条路注定充满艰辛,每一步都要在战争需求与民生保障之间艰难平衡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