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来到北京,想要收回父亲当年购置的四合院,但所有住户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7-17 18:09:40

1991年,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来到北京,想要收回父亲当年购置的四合院,但所有住户都不认账。无奈之下,杜维善只好找上相关部门。 这处四合院,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的轿子胡同8号。从外面看,朱漆的大门早已斑驳,门口的石狮子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失去了往日的气派。 推开门,院子里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密密麻麻地住着二十多户人家,私自搭建的厨房和储物间犬牙交错,将原本宽敞的院落挤得只剩下狭窄的过道。空中拉满了铁丝,晾着各家的衣物,五颜六色,将阳光切割得支离破碎。 杜维善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站在这片嘈杂和拥挤之中,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此行并非为了发财,只是为了却一桩心愿。 这处宅子,是父亲杜月笙当年特意为京剧“冬皇”孟小冬购置的安身之所,是那段旷世感情的见证。母亲姚玉兰在世时曾嘱咐他,有机会要回来看一看。 住户们很快就围了上来,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眼神里满是戒备。 一位看上去颇有威望的大爷,上下打量着杜维善,不客气地开口说:“你找谁啊?看你这穿戴,不像我们这胡同里的人。” 杜维善彬彬有礼地回答道:“老先生您好,我叫杜维善。这处宅院是我父亲杜月笙早年买下的,我这次来,是想处理一下这个房产的问题。” “杜月笙?”人群里发出一阵不大不小的议论声。有些人听过这个名字,但更多的是一脸茫然。 一个中年妇女立刻高声说道:“什么杜月笙、李月笙的,我们不认识!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了,房本上写的是我们的名字,凭什么你说是你的?” 旁边的人立刻附和:“就是!有本事你找政府去,别来我们这儿搅和!” 杜维善明白,和这些已经安家立业几十年的住户是说不通的。他收起房契的复印件,转身离开了轿子胡同,径直去了相关管理部门。 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在仔细核验了他带来的所有文件和身份证明后,给出了一个既肯定又无奈的答复。 一位负责的同志诚恳地说:“杜先生,我们查了历史档案,这处房产的原始契约确实是杜月笙先生的名字,从法理上讲,您是合法的继承人,这一点没有问题。” 杜维善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但那位同志话锋一转,面露难色地继续说:“但是,情况太复杂了。里面那二十多户人家,都是历年来由房管部门统一分配入住的,手续也都合法。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现在也没有权力强行让他们搬迁,这事我们解决不了。” 杜维善的心沉了下去。 工作人员看着他失望的表情,想了想,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不这样,杜先生,解铃还须系铃人。您亲自去和住户们协商一下,看看能不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如果他们愿意搬,我们这边可以配合办理手续。” 无奈之下,杜维善也只好接受这个建议。 他再次回到了轿子胡同8号,召集了院子里几位能说得上话的代表,希望能坐下来好好谈谈。 起初,气氛还算平静。但当杜维善提出,希望他们能搬离,并且他愿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一定的搬家补偿时,场面瞬间失控了。 之前那位大爷,把旱烟袋在桌上磕了磕,慢悠悠地说:“想让我们搬?也不是不行。” 他伸出几个手指头,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这二十多家,每家,你至少得给这个数。少一分,免谈!” 杜维善定睛一看,彻底傻眼了。 那代表的,是几百万的天文数字。一家就要几百万,二十多家加起来,是一个他想都不敢想的金额。 杜维善本以为可以商量,却没想到等来的是狮子大开口,他所有的积蓄,恐怕连满足其中一家的要求都做不到。 看着眼前一张张理直气壮的脸,杜维善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谈下去的可能了。 杜维善没有争吵,也没有愤怒,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承载着父亲爱情和时代记忆的院落,然后默默地转过身,离开了这个让他感到无比陌生的地方。 这件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杜维善再也没有提过收回房产的事。他只是做了一件事,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价值连城的数百枚中亚古钱币,全部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或许对他而言,父亲留下的有形资产,远不如那些能承载历史、传承文明的文物来得重要。那座北京的四合院,就让它连同那段特殊的历史,一起封存在了岁月的尘埃里。#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131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4
2025-07-17 23:02

应该打官司

贾砖家 回复 07-18 08:50
如果打官司能拿回来,紫禁城还是老朱家后人的呢!

桃花笺上赋相思

桃花笺上赋相思

得一玫瑰弃满山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