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中,人们不能仅仅有语言和眼泪,还需有耐心和时间。” 和最喜欢的人结婚,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大概是多数人对爱情的初次想象,就像所有童话的结尾,王子和公主携手走进城堡,故事便戛然而止。 可童话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语焉不详。它从不告诉你,公主中年是否会发福,王子婚后还有没有三宫六院,更不会提他们在抵达幸福之前,经历了怎样的世事变迁。 电影《爱在午夜降临前》恰恰撕开了这层浪漫的面纱,用诗意又残酷的方式,展现了爱情的真实与复杂。作为“爱在”三部曲的终章,它延续了前作的细腻,也见证了主角杰西和塞琳娜的爱情在时间里的演变。 九年前在巴黎,他们旧情复燃,导演留下一个悬念:杰西究竟有没有为了塞琳娜,放弃在美国的一切?这部电影给出了答案,却也将他们从浪漫的云端拽回了人间,展现了爱情进入婚姻后,一个意想不到也颇为心酸的模样。 我们熟悉的所有浪漫元素,无外乎偶遇、心动、才华、美貌,为了在一起不惜冲破一切阻挠,甚至以生离死别收场。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绝大多数浪漫故事,都在主角好不容易在一起后便匆匆结束? 进一步看,浪漫的本质,或许就是“距离”。首先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因为不够了解,人们总会投射自己的想象,把对方美化成完美的伴侣,将期待值拉满。 是与真实生活的距离。当感情还未被日常琐碎磨损时,片刻的激情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永恒。这正是“距离产生美”的奥秘。 回顾“爱在”系列,第一部《爱在黎明破晓前》,杰西和塞琳娜在维也纳的24小时,是标准的一见钟情,荷尔蒙迸发;第二部《爱在日落黄昏时》,九年后的重逢,相处时间依然有限,旧情在各自生活不如意的催化下,燃烧得更为猛烈。 当浪漫真正步入婚姻,往往要经历一场“硬着陆”。爱情与婚姻,本质上是两回事。爱情是你我二人的情感冲动,几乎不受约束。婚姻却是一种社会模式,它不仅关乎感情,更捆绑着伦理、责任、规则乃至法律。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并非全然消极。婚姻为漂泊的感情提供了安稳的港湾,但它也确实给爱情戴上了枷锁,用一份稳固的契约,换取那份安心。 在《爱在午夜降临前》里,杰西和塞琳娜的矛盾就是最好的印证。杰西没能争取到与前妻所生儿子的抚养权,这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他希望塞琳娜能和他一起搬回美国,离儿子近一些,但这恰恰是他们婚姻中最大的冲突。 同时,塞琳娜自觉为了家庭和孩子,牺牲了事业与个人追求,而杰西常年在外宣传新书,家庭的重担几乎全压在她一人身上。日常相处中,性格差异、育儿观念的不同,让对话充满了歇斯底里和弦外之音。 他们不再是当年有爱就够了的理想主义者,具体的衣食住行、职业规划、子女教育,让曾经的浪漫剧本变得面目全非。 时间,更是爱情最无情的磨刀石。曾经,杰西说“我一直在想你”,如今却在争吵中吼出“你简直是个疯子”。塞琳娜也曾把他写进歌里,念念不忘,如今却能脱口而出“我不再爱你了”。 当时的迷恋是真的,现在的歇斯底里也是真的。时间让意气风发的青年变得大腹便便,也让灵气逼人的少女脸上爬满皱纹。塞琳娜问杰西:“如果你现在遇到的是40多岁的我,你还会爱上我吗?”杰西那一刻尴尬的笑容,说明了一切。 经营婚姻太难了,它需要耐心、妥协、尊重和改变,而这些要求,很多都与人性中自私、安逸的本能相悖。 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身处其中,个人的力量显得渺小。塞琳娜没料到杰西对儿子的执念如此之深,也没想过自己要独自承担大部分育儿的重担。 这个系统运行久了,问题自然会滋生。就像杰西想回美国,如果他孑然一身,随时可以走。可他要求塞琳娜和他们的双胞胎女儿一同前往,这就成了强人所难。 影片并未提供一个完美的结局,因为它映照的正是现实。争吵最激烈时,杰西对塞琳娜说:“如果你想要真爱,这就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它不完美,但它很真实。” 是啊,欢乐与悲伤,甜蜜与争吵,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之所以痛苦,只是因为只想接受好的一面。 电影的结尾,当杰西用一个玩笑试图和解时,塞琳娜也最终选择了“下台阶”。或许她也明白,继续僵持下去,只会耗尽彼此最后一点耐心。她之所以闹,说白了,就是想看看杰西到底还在不在乎她,能容忍她到什么地步。 而她选择和解,是因为她知道了答案,也试探出了对方的底线。人到中年,忍受了那么多孤独,熬过了那么多独自带孩子的日夜,想要的无非是一份确认:你是否还像当初那样爱我? 因此,真正有价值的,并非是那个虚无缥缈的“永恒之爱”,而是在婚姻的磨砺中,双方共同经历的成长、付出的牺牲,以及在困难面前选择继续走下去的智慧。 杰西和塞琳娜的故事提醒我们,当童话落幕,浪漫褪色后,爱情要如何在真实的婚姻里存活下去?这或许需要我们做出比想象中更多的改变与妥协。
“在爱情中,人们不能仅仅有语言和眼泪,还需有耐心和时间。” 和最喜欢的人结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7-17 18:02: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