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了陈永贵的第二任妻子,从1966年成亲到1986年陈永贵病逝,两人在一起生活长达20年之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陈永贵的骨灰被埋在大寨梯田边上时,宋玉林一个人站在那块小山包上,望着眼前层层叠叠的庄稼地,那是他们几十年一铲土一锄头干出来的地方,她没哭,也没说话,只是站了很久,那天风不大,天很蓝,地里绿得发亮,像是有人特意擦过一遍。 这一切的开始,要从1965年冬天说起,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家里一下子冷清下来,他一边要带着村里人修梯田、挖水渠,一边还得照顾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爹娘,那年冬天特别冷,雪厚得像棉被,陈家灶台整整几天没升过烟,村里人看在眼里,心里都不是滋味,有人悄悄在他家门口放了点柴火,有人送了几个窝头,他虽然是书记,可那时候书记也不过是个拿锄头的庄稼人。 村里人合计着得有人搭把手,这时候,宋玉林的名字被提了出来,她那年三十八岁,早些年结过一次婚,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她是妇女主任,修梯田的时候,总是第一个下地,最后一个收工,别人干两个时辰,她能干四个,她干活不讲条件,哪家缺人手,她就去哪家,谁家有娃没人看,她一边干活一边背着孩子,村里人都说,这样的女人,把一个家交给她,准稳当。 陈永贵和宋玉林的结合,并没有什么红纸喜字,也没有吹打喧天,春天刚过,俩人就在村委的院子里摆了两桌饭,乡亲们送来的不是礼金,而是鸡蛋、柴火、土布,婚礼过后,她就拎着铺盖住进了陈家,第一件事,是把屋里屋外扫了个干净,把孩子们穿的破棉袄拆了,夜里借着煤油灯缝成了两身能挡风的棉衣。 她从不坐等人指挥,天刚亮就起来烧水做饭,吃过早饭就下地干活,她既得照顾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又要操持家务,还要带着妇女队出工,那时候的梯田,是一锄一铲在山坡上刨出来的,地里多是石头,干一天活,铁锹卷了边,肩膀上磨出血泡,她没喊过一声累,修水渠时,她带着二十多个女人,一段段地刨,一段段地砌,有几次下雨冲垮了沟渠,她连夜带人抢修,直到天亮才回家换了身湿衣服。 1975年,陈永贵被调到北京,成了国务院副总理,全村人敲锣打鼓送他上路,有人劝宋玉林一块儿去北京,说那边条件好,生活轻松,可她摇头不走,她说村里这些姐妹还指望着她呢,于是,她照旧出现在托儿所,背着娃走街串巷;照旧在缝纫房里带着妇女们做衣服;照旧在地头数着庄稼的行数,研究新培育的玉米种。 那几年里,陈永贵常年不在家,宋玉林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她没上过几天学,写信时要请人帮忙,可她从来没抱怨过,村里的广播里一提到陈永贵的名字,她就会停下手里的活,静静听几句,别人问她想不想北京的生活,她总是笑笑,说干活才踏实。 1980年,陈永贵退休了,组织上安排他去北京养病,宋玉林这才收拾了家当,带着小儿子进了城,他们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家属院里,屋后有块荒地,她第一时间种上了白菜和萝卜,她领着院里的老太太一块种菜,教她们怎么施肥、怎么掐心,有时候,她去菜市场买菜,小贩都记得这个山西来的老太太,说她挑菜比年轻人还利索。 陈永贵在北京也闲不住,他蹲在花坛边研究土质,警卫员都以为是偷花的,他开会讲农业,接待外宾时掏出旱烟袋讲防虫害,他嘴里离不开庄稼,心里惦记的还是那片梯田,宋玉林看着他忙活,也不劝他歇着,只是默默把饭菜做好、衣服洗净。 1986年,陈永贵病重,卧床不起,那段时间,宋玉林白天照顾他,晚上守在床边,一夜不合眼,直到他闭上眼前,她也没掉一滴眼泪,等所有的事都办妥了,她把骨灰盒抱回了大寨,她没找人抬,也没请吹鼓手,只是自己一个人,用扁担挑着,走回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她把他安葬在了第一道梯田边上,那里是他们最早一起干活的地方。 此后,她再没离开过大寨,她七十多岁还下地干活,跟着村里年轻人种果树、修水渠,有人劝她歇着,她总说自己还能动弹,不能给国家添麻烦,村里修新路,她第一个报名;哪家孩子没人看,她第一个过去帮忙,有一年大雨冲了山路,她扛着铁锹就上了山,没人拦得住。 2018年春天,桃花开的那天,她在自家土炕上走了,没有遗言,也没有交代,她的棺材放在院子里,四周站着当年“铁姑娘队”的老姐妹们,有人拿出她用了四十年的针线筐,里头还有没纳完的鞋底子,村里人都说,这老太太一辈子没说过大话,干的却都是实在事。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遗孀宋玉林在大寨去世,享年92岁
一名北宋老将,战功赫赫,却在晚年突然染上一种奇怪的病:满脸通红、头发如焰。他的女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