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十六日,回民军攻陷新疆古城汉城后,即刻转向围攻满城。为

猫头鹰说历史 2025-07-17 17:20:10

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十六日,回民军攻陷新疆古城汉城后,即刻转向围攻满城。为突破城防,该武装采用挖地道、埋地雷的方式反复轰击城墙。领队大臣惠庆指挥守军依托残破的城防奋力抵抗,士兵们用弓箭、火枪还击,甚至在城墙缺口处用砖石、木料构筑临时障碍,满城在持续攻击下始终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署巴里坤领队大臣色谱诗新因家眷滞留古城,救援之心迫切,他将印务暂交协领伊勒屯代理,亲率满汉官兵二百余名及部分民勇,护送着急需的军火,于十二月二十一日踏上援救古城的行程。 同治四年(1865)正月,色谱诗新所率援军行至富家时,与中路武装一千余人遭遇。双方迅速列阵对峙,随即爆发激战。援军官兵依托有利地形,以火枪精准射击,民勇则手持刀矛从侧翼迂回,经过数轮冲锋与反冲锋,终将对方击退。此战后,色谱诗新下令就地安营修整,营地选择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地带,四周简单挖掘了壕沟,架设了少量防御工事。随行的镇标把总高吉官出身将门,对战场形势有着敏锐的判断,他仔细观察周边地形后指出,对方虽败,但兵力仍占优势,必然会迅速集结更多人马反扑,此时应趁胜直抵古城城下。他分析道,攻城的武装并不知晓援军虚实,若援军突然出现,与满城守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可一举解围;若停留安营,对方一旦合围,援军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然而,色谱诗新坚持认为官兵经过激战需要休整,未采纳高吉官的建议。 次日天刚破晓,大股中路武装果然蜂拥而至,将援军营地团团围住。对方先是以密集的火枪射击压制营地火力,随后组织敢死队轮番冲击营垒。援军官兵依托营墙奋勇抵抗,火枪与弓箭交替发射,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填补空缺。战斗持续了五六个时辰,双方你来我往,伤亡都在不断增加。援军的枪炮因长时间连续发射,枪管炮筒滚烫得几乎无法握持,随身携带的弹药也所剩无几,防御逐渐出现松动。就在此时,中路武装突然停止攻击,派人喊话表示愿意投降。 高吉官立刻识破这是缓兵之计,大声告诫众官兵切勿松懈,提醒大家对方是想趁此机会重整兵力。但部分满兵经过长时间苦战,已疲惫不堪,听闻对方投降,便放松了警惕,有的甚至放下武器擦拭汗水。中路武装见状,立刻发起猛攻,敢死队踩着同伴的尸体越过壕沟,突破营垒缺口。援军虽拼死抵抗,但兵力与弹药均已不支,最终防线崩溃。此战,领队大臣色谱诗新在指挥战斗时被流弹击中,当场阵亡;协领功讷布手持长刀斩杀数人后,力竭而亡;佐领惠斌带领残部退守一处帐篷,最终与帐篷一同被火焚烧;把总高吉官在最后时刻仍试图组织突围,身中数刀后倒地不起。最终,援军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不到十名官兵趁着混乱从包围圈的缝隙中逃脱,而中路武装也在此战中损失了千余人。 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中路武装对古城满城发起总攻。他们在西北城垣下挖掘的地道已深入城墙根基,随着一声巨响,地雷引爆,西北城垣被轰塌十余丈宽的缺口。烟尘尚未散尽,对方的士兵便如潮水般从缺口涌入。守将惠庆立刻组织兵力封堵缺口,士兵们用身躯抵挡,与涌入的对方展开近身肉搏。缺口处刀光剑影,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随着涌入的人数越来越多,守军被迫退入街巷,展开巷战。满城的官兵、妇女们纷纷拿起家中的刀斧、木棍参与战斗,她们依托房屋院落,与对方逐屋争夺。有的士兵背靠墙壁,连续刺杀数人后力竭身亡;有的妇女抱着对方一同跳入火中;还有的在院落中设置陷阱,与对方周旋。 巷战持续了整整一天,满城内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守军因伤亡过大,兵力耗尽,难以继续抵抗,伤亡超过大半,剩余的官民见大势已去,十之八九选择纵火自焚,整个满城陷入一片火海。古城满城以五百兵力,在抵抗了八十余日的围攻后,最终失陷。此次救援虽未成功,但巴里坤援军在战斗中展现出的舍死力战、无一投降的气概,让中路武装深感震撼,“其畏惮巴里坤兵威实自此战始”。 古城失陷后,中路武装因连续作战消耗巨大,暂时停止了进攻,各部分别返回驻地休整。此时,新任镇迪道道员文麟已抵达奇台驻扎,着手组织防御。新任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则押运着给文麟的五万两军饷,从草地绕行至奇台附近。当讷尔济所部行至奇台城外时,与中路武装遭遇,双方随即交火。文麟在城中得知消息后,派遣练勇出城迎敌,这些练勇虽未经严格训练,但凭借着一股勇气奋勇向前。 然而,文麟与讷尔济见对方兵力众多,担心战事不利,竟丢弃了随军的辎重物资,带领少数亲信骑马飞奔逃往巴里坤。出城的练勇失去指挥,很快被对方击溃。中路武装趁机攻城,奇台城内因失去主官,防御混乱,很快被攻破。城中百姓得知城池失陷,纷纷逃往巴里坤,抵达者达二万人之多。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猫头鹰说历史

猫头鹰说历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