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新疆直播带货,两个直播间的人气却不相同! 咱今儿就唠唠这事儿——同样是新疆的农产品直播,浩男妈妈和郝平的直播间,那人气差得可不止一星半点儿。浩男妈妈播完收工了,郝平刚开播,可你猜怎么着?浩男妈妈直播间里始终挂着两万多号人,郝平这儿就一万上下晃悠,稀稀拉拉的。 为啥会这样?咱先掰扯掰扯时间这事儿。浩男妈妈挑的是星期天,啥概念?宝妈们平时忙得脚不沾地,带孩子、做饭、收拾家,就剩周日能喘口气儿。这时候打开手机,刷到熟悉的直播间,顺手买两斤新疆的灰枣、几串若羌灰枣,多方便?郝平倒好,挑的是平常上班时间,这时候谁有闲工夫盯着手机?上班的要盯着电脑,学生得写作业,就算有点空闲,也未必想到去看直播。就说我家邻居王姐,她平时周一到周五连追剧都不敢开声音,就怕漏接娃放学电话,郝平那会儿开播,她哪顾得上? 再说说粉丝底子。浩男妈妈粉丝一百五六十万,郝平三十来万,这差距明摆着。可更关键的是粉丝“成分”——浩男妈妈的粉儿大多是宝妈,咱都知道,当妈的人花钱最实在,孩子爱吃的新疆葡萄干、老人爱喝的和田玫瑰花茶,她们比谁都上心。上次看她直播,有个大姐说“给孩子买的巴旦木,他连吃带玩能啃半宿”,底下跟着几十个“同款宝妈”留言。郝平的粉儿呢?多是看他演戏的老粉儿,平时追剧时刷到直播,可能就随手点进去看看,可真要掏钱买东西,还得琢磨琢磨:“这红枣真像他说的那么甜?”“葡萄干会不会太干?”消费这事儿,本来就没个准头。 还有个地儿特有意思——浩男妈妈直播时,总爱跟粉丝唠家常。“大妹子,这核桃你剥着费劲不?我教你个法子,拿个小锤子轻轻一敲,壳儿就裂了。”“大姐,这蜂蜜你存着,秋天给孩子冲水喝,润嗓子!”说得跟拉家常似的,谁不爱听?郝平呢,偶尔也会聊两句拍戏的事儿,“上次在新疆拍戏,剧组天天发哈密瓜,甜得我直齁嗓子”,可聊完这茬儿,又得回到产品介绍,中间总隔着层。就像你跟邻居唠嗑,正说孩子上学呢,突然推销起保险,咋能不别扭? 其实吧,这事儿也不复杂。直播带货就跟赶大集似的,啥时候去、卖啥货、跟谁唠,都有门道。浩男妈妈摸准了宝妈们的时间和心思,郝平可能更习惯镜头前的表演,可直播这地儿,比的不是演技,是“接地气”。就像咱去菜市场买菜,谁愿意跟板着脸的摊主唠?当然是跟熟人似的,边挑边唠,顺道就把单下了。 说到底,直播带货没那么多玄乎的,就是“人心换人心”。你把观众当朋友,观众才愿意给你捧个场。浩男妈妈和郝平的差别,说白了就是“懂不懂观众心里那本账”。
同样是在新疆直播带货,两个直播间的人气却不相同! 咱今儿就唠唠这事儿——同样是新
内娱未解之谜
2025-07-17 15:12:5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