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楼,被俗称“大裤衩”,多年以后,央视大楼的洋人设计师“库哈斯”在国外媒体的

社会奇幻屋 2025-07-17 14:55:12

央视大楼,被俗称“大裤衩”,多年以后,央视大楼的洋人设计师“库哈斯”在国外媒体的采访中公开承认央视大楼的设计中包含了某些隐喻。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全国的文化、经济重地。 这里历史厚重,现代气息也浓。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从古到今留下的痕迹:故宫的庄严,长城的蜿蜒,胡同里的烟火气,还有高楼林立的CBD。 在这些现代建筑中,有一座尤其打眼的地标,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基本都绕不开——那就是央视大楼。 只要你路过国贸附近,都会被它那“拧麻花”一样的造型吸引,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时,甚至都有点愣住,不太确定这是不是一座办公楼。 说起来,这栋楼的来头可不小。 2002年,央视正式决定要建一个全新的总部,目标定得很高,不只是为了“搬家”,而是想搞一个能代表中国文化高度的超级工程,甚至定下了口号:“要盖,就盖一座震撼世界的大楼。”预算也相当不含糊,整整50个亿,那可是当年天文数字级别的投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央视在全球范围内选设计团队,最后选中了来自荷兰的库哈斯。他不是一般的建筑师,而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那可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他的风格一向以“不走寻常路”著称,很多作品都充满争议但极具辨识度。 库哈斯接下这个任务后,放出一句豪言:“我要为北京建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 央视大楼刚建成那会儿,最先引起争议的不是技术,不是造价,而是它那造型——说实话,一般人看了确实挺难不往“裤衩”那方面联想。 很多人当时就觉得别扭,网上一片热议,贴吧、论坛、博客全是吐槽声,有人调侃,有人直接上纲上线,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嘲弄”。 不过那时候,央视和设计团队都说得挺官方,说这楼是追求“结构张力”“空间互联”“现代感的视觉冲击”,属于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老百姓虽然不太买账,但也没拿出真凭实据,只能边骂边看热闹。 真正把这事重新翻出来,是因为最近一段外媒的采访录音流出——录音里设计师团队成员承认,这栋楼在造型上确实“有意为之”,背后确实带了点“象征意味”,而当年他们也知道,这造型可能会引发争议。可偏偏没人当场问透,中文媒体也没细究,他们也就顺水推舟了。 这话一出,国内不少网友直接炸了锅——感觉当年被“糊弄”了。尤其那句“中文媒体没问清楚”更是让人不舒服,听起来就像在说,“你们不懂,怪你们自己。” 建筑圈里也有人坐不住了,有专家站出来说:“当年评审流程确实太信设计大师的名气,疏于深挖细节。”也有资深建筑评论人直言:“设计方案审查时,没有充分讨论建筑对本土文化语境的表达是否恰当,是一个失职。”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有网友扒出当年某位建筑系教授写的博文,十几年前他就隐晦地提出过类似质疑,但当时完全没引起注意。 现在回头一看,发现那些吐槽和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只是大家当年缺乏渠道去追根问底。 这事放到今天,很多人可能会说“早该扒清楚”。但在当时,一个“国际设计大奖”“世界大师作品”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闭嘴了。 说到底,央视大楼确实成了标志性建筑,但围绕它的争议,远不止在建筑学范畴,更牵扯到文化认同、话语权和公众参与感的缺失。现在这些话题才逐渐被正视,也算是迟到的反思。

0 阅读:77
社会奇幻屋

社会奇幻屋

屋内奇幻,感受社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