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善有善报,表妹三十六岁那年,老公工伤死亡,赔了十六万,大女儿十一岁,小女儿
真的是善有善报,表妹三十六岁那年,老公工伤死亡,赔了十六万,大女儿十一岁,小女儿五岁,当时都让她离开婆婆家,重新生活,但表妹觉得,她苦公婆更痛苦,老年失去儿子,儿媳妇再带孩子们离去,公婆怎么受得了,所以表妹继续在那个家生活。
葬礼结束那天,亲戚们围着表妹劝:“你还年轻,带着俩孩子再找个好人家,别在这守着老的小的遭罪。”婆婆坐在炕沿上,眼神空洞地盯着地面,公公蹲在墙角抽着旱烟,一声不吭。表妹握着婆婆的手说:“妈,我不走,有我在,这个家就散不了。”婆婆“哇”地一声哭出来,像个无助的孩子。
那十六万赔偿款,表妹一分没动,存进银行时特意设了密码,密码是老公的生日。“这钱留着给公婆养老,给孩子上学,我自己能挣钱。”她跟我这样说时,眼里含着泪却透着坚定。没过多久,她在镇上找了份超市理货员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送孩子们上学后去上班,晚上回来还要给公婆洗衣服、收拾家务。
冬天来得早,婆婆风湿犯了,腿疼得下不了炕。表妹每天下班就给婆婆热敷、按摩,夜里还要起来好几次给她盖被子。有次我去看她们,正撞见表妹给婆婆剪脚趾甲,婆婆眼里含着泪:“让你受委屈了,要是我儿子还在……”表妹笑着打断:“妈,您就是我亲妈,伺候您是应该的。”大女儿在旁边给奶奶捶背,小女儿端来一杯热水,屋里暖融融的,看不出一点破碎家庭的阴霾。
村里有人说闲话:“傻不傻啊,守着俩老人和俩孩子,这辈子都别想轻松。”表妹听见了也不辩解,只是默默地把日子过好。她在院子里种了蔬菜,省下买菜钱;给孩子们做布鞋,说比买的舒服;公婆的药快吃完了,她提前就去镇上买好,从不让老人操心。
开春的时候,公公突然中风,住院花了不少钱。亲戚们都以为表妹会动那笔赔偿款,她却拿着自己的工资卡和向同事借的钱去交了住院费。“那钱是养老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她白天在医院伺候,晚上回来给孩子们做饭,还要抽时间去超市加班,不到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
公公出院后半身不遂,需要有人天天照顾。表妹干脆辞了超市的工作,在家附近开了个小卖部,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有点收入。她学着给公公按摩、喂饭、擦身,把老人照顾得干干净净,身上一点异味都没有。有次我去小卖部,看到公公坐在轮椅上晒太阳,表妹一边给顾客找钱,一边笑着跟公公说家常,小女儿在旁边给爷爷剥橘子,画面温馨得让人眼眶发热。
镇上的人都说表妹傻,可傻人有傻福。有天县民政局的人来村里走访,听说了表妹的事,不仅给她家办了低保,还联系了爱心企业资助孩子们上学。超市的老板知道她的情况,主动把一些临期商品低价卖给她,让她在小卖部卖;邻居们也常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说“给孩子们补补营养”。
大女儿上初中那年,学校要收住宿费,表妹正愁钱不够,婆婆突然从枕头下摸出个布包:“这是我和你爸攒的养老钱,你拿着给孩子交学费。”表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零钱,最大的面额是五十,最小的是一块,显然攒了很久。“妈,这钱您留着。”表妹眼圈红了,婆婆却硬塞给她:“你对我们老两口这么好,我们还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上学难?”
去年冬天,表妹的小卖部突然着了火,虽然消防员来得及时没造成人员伤亡,但货物烧了不少。表妹看着烧黑的货架,蹲在地上忍不住哭了。没想到第二天,村民们自发来帮忙重建,有人送木料,有人帮忙刷墙,连镇上的商户都送来新的货物:“给你铺货,卖了再给钱。”表妹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抹着眼泪说:“我何德何能,让大家这么帮我。”
如今表妹的小卖部重新开起来了,生意比以前还好。大女儿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小女儿也成了懂事的小姑娘,公婆身体虽然不好,但每天都乐呵呵的。有人给表妹介绍对象,她笑着说:“现在这样挺好,我有公婆要照顾,有孩子要养,暂时不想这些。”公婆听了,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是我们拖累你了,要是有合适的,你就去吧,我们不怪你。”
去年年底,表妹被评为县里的“孝老爱亲模范”,上台领奖时她说:“我没做什么大事,只是觉得人要讲良心,公婆失去了儿子,我不能再让他们失去家。”台下掌声雷动,我看到公婆眼里含着泪,孩子们骄傲地看着妈妈,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善良从来不会被辜负,你对别人付出真心,生活总会以温暖回馈。
现在表妹的小卖部里,墙上挂着她的奖状,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孩子们放学回来就帮着看店,公婆坐在门口晒太阳,偶尔有顾客来买东西,总会夸一句:“你家真是有福气,有这么好的儿媳妇。”表妹笑着说:“是我有福气,遇到了好公婆。”
这份不被看好的坚守,最终开出了最美的花。表妹用她的善良和担当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是追求完美的生活,而是在困境中依然选择善良,在艰难中依然懂得感恩。就像她说的:“日子是过出来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这份朴素的道理,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