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于凤至胸前严重溃烂,抛下丈夫张学良赴美治病。她憔悴走下飞机,正茫茫然

小博大史 2025-07-17 09:39:19

1940年,于凤至胸前严重溃烂,抛下丈夫张学良赴美治病。她憔悴走下飞机,正茫茫然。谁知,一老外冲过来一把抱住她,亲了一口,道:“你终于到了!”

主要信源:(齐鲁壹点——于凤至苦等张学良50年:生前买豪宅临终留空墓;北方网——说不尽的张学良——赴美采访散记(下))

1940年秋天,于凤至乘坐越洋轮船抵达美国旧金山码头。

此时的她刚经历漫长航程,身体因严重乳腺癌已极度虚弱。

在人群混杂的港口,一位金发医生突然激动地上前拥抱她。

这位自称彼得的外科医生,正是张学良数月前秘密委托的医疗负责人。

这次仓促赴美的开端,竟成了这对夫妻永别的序幕。

故事的源头需回溯至东北的动荡岁月。

清末民初的郑家屯,商人于文斗因协助张作霖清剿蒙匪而结为异姓兄弟。

在频繁往来中,张作霖注意到于家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儿于凤至。

当算命先生断言于凤至有"凤命"之相时,两家顺势为年少的张学良订下亲事。

1916年春季沈阳城的红绸喜轿里,19岁的于凤至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

新婚的于凤至迅速展现出不凡才干。

她陪同张学良出席外交场合,与宋庆龄畅谈导致火车延误,更被宋母收为义女结为金兰。

在1920年代的东北大学筹建中,她以校董身份协助筹款;当洪水淹没农田时,她组织妇孺救援队发放赈灾粮。

张学良常对幕僚感慨,正是夫人将张家军事家族的冷硬形象,转化成了亲民的将门之风。

但1936年冬的西安事变彻底扭转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即遭幽禁,正在英国进修的于凤至当即中断学业回国相伴。

辗转贵州、湖南等囚禁地的四年间,潮湿山区的恶劣环境侵蚀了她的健康。

940年胸部的恶性肿瘤已恶化到危及生命,在张学良坚持下才启程赴美。

码头离别时张学良那句"张家未来托付给你"的嘱托,成了最后面对面的交谈。

美国治疗过程极其艰难。

彼得医生在纽约长老会医院为她实施三次大型手术,切除右侧乳房及肋骨组织,治疗记录显示曾出现两次术后感染危机。

当她终于病愈下床时,现实的困境却接踵而来。

她随身携带的积蓄仅剩八千美元,而张家老幼三代十余口人都需接济,更需预留资金保障张学良在囚禁中的生活所需。

41岁的于凤至做出惊人决定:投身华尔街股市。

初入交易所时连英文公告都认不全的她,用半年时间研读《道氏理论》等书籍,在经纪人指导下小试牛刀。

1943年她看准通用汽车战时转型的契机,将仅存的资产全数购入股票。

这次精准投资为她赢得第一桶金,而后在长岛购置房产时更独具慧眼地选择待开发区域,十年间地产价值翻涨二十倍。

经济困境虽已破解,政治阴影始终笼罩。

1964年台湾传来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结婚的消息,此前蒋介石曾派特使威胁她签署离婚协议。

七十岁寿辰那夜,她在洛杉矶寓所翻看泛黄的结婚照片,最后将法律文件锁进保险箱。

客厅墙上始终挂着东北故居的工笔画,庭院里栽着沈阳运来的枣树苗。

晚年独居岁月里,她耗资百万重修两处宅院。

洛杉矶玫瑰园公墓旁的中式庭院完全复制沈阳帅府格局,连书房屏风的花纹都与当年婚房相同。

她每月给张学良寄送滋补药品,却不知这些包裹总被台湾特勤组扣留。

1990年早春卧床不起时,她叮嘱义子萧朝智保留墓穴左侧空地,枕边录音机循环播放张学良青年时唱的京戏《定军山》。

当九十三岁的张学良在檀香山收到她病逝的电报时,于凤至已葬在紫藤花缠绕的大理石墓下三年有余。

她当年购置的两套庭院后来分别捐赠给中国侨胞协会和加州大学,但衣冠冢旁的空穴至今仍守着苍松。

就像1940年烟台港挥手作别时,她坚信总会重聚那样,永远给那个人留着归家的位置。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263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