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政府突然宣布了,7月14日,哥伦比亚政府表示: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管

正又直说事 2025-07-17 09:05:35

哥伦比亚政府突然宣布了,7月14日,哥伦比亚政府表示: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管征收新税。2756美元一吨成了中国无缝钢管的新门槛。哥伦比亚这次玩的是“最低限价”战术:外径60.3-219.1毫米的焊接管每吨不能低于1537.41美元,无缝管更狠,直接划到2756.17美元线。中国企业报价要是比这低?差价立马变成反倾销税补上。   中国钢管企业这次算是被精准打击了。要知道哥伦比亚60%的石油管道都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产品占比超过四成。去年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刚拿下哥伦比亚输油管道大单,现在就被这记闷棍砸得眼冒金星。更绝的是计税方式——报价低于限价的部分自动转为反倾销税。这招"补差价"的套路,连美国商务部看了都得竖大拇指。   哥伦比亚贸易部给出的理由简直离谱。他们声称中国钢管存在"价格扭曲",可翻遍文件都找不出具体证据。倒是该国钢管制造商协会的游说记录被媒体扒了出来——过去半年他们往国会跑了27次。这种赤裸裸的行业保护,连世贸组织规则都敢踩在脚下。   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这次成了"原罪"。山东墨龙的油井管生产成本比哥伦比亚本地企业低40%,主要得益于自动化生产线和规模效应。现在限价令一出,这些技术优势全变成了"倾销证据"。波哥大方面甚至要求查验中国企业电力、原材料等成本数据,这分明是要窃取商业机密。   南美市场正在掀起连锁反应。秘鲁和智利已经启动类似调查,巴西钢铁协会更是公开呼吁跟进。这些国家学精了——不直接提反倾销,而是搞"最低限价"这种更隐蔽的贸易壁垒。中国商务部的预警系统显示,拉美地区针对中国钢铁制品的贸易救济措施,今年已激增200%。   哥伦比亚政府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他们一边对中国钢管设限,一边给美国进口产品开绿灯。查查海关数据就露馅了——美国钢管报价比中国还低15%,却享受零关税待遇。这种双标操作,摆明是给美哥自贸协定交"保护费"。   中国钢管企业正在酝酿反击。宝钢股份已经向世贸组织提交申诉材料,重点指控哥伦比亚违反《反倾销协定》第2.4条。更狠的是金融手段——多家央企暂停了在哥项目的钢材采购,直接导致当地三个油气田建设停工。这种"断供"反制,让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急得跳脚。   产业链上游也在经历地震。河北沧州的钢管出口集散地,原本发往哥伦比亚的货柜堆积如山。当地厂商开始转攻中东市场,沙特阿美公司趁机压价10%。这种市场转移带来的阵痛,最终会通过产业链传导回哥伦比亚——他们进口替代品的成本至少要提高20%。   国际贸易规则正在被重新定义。哥伦比亚这招"最低限价+自动计税"的组合拳,开创了恶劣先例。欧盟委员会已经表示要"研究借鉴",印度商工部更是连夜开会讨论。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碎片化风险,中国作为最大货物贸易国首当其冲。   中国商务部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先是启动中哥自贸协定争端解决机制,接着公布哥伦比亚咖啡、鲜花等产品的进口检疫新规。最绝的是放出风声要重新评估对哥投资——要知道中国可是哥伦比亚第二大外资来源国。这套"法律+市场+投资"的组合拳,打得波哥大方面措手不及。   钢管大战背后是更深层的博弈。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正试图在中美之间走钢丝,这次明显是在向美国表忠心。但看看他们的贸易数据就露馅了——对中国出口的铜矿石和原油占总额38%,这些可都是美元结算的命脉产业。得罪最大金主的下场,很快就会体现在国家财政报表上。   全球贸易秩序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传统反倾销手段升级为"智能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集体转向保护主义。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必须重新审视全产业链布局。这次钢管事件给所有出海企业敲响警钟——光有价格优势远远不够,还得掌握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哥伦比亚政府现在骑虎难下。国内油气公司因为钢管短缺天天催货,美国承诺的市场准入却迟迟不兑现。最新消息是他们的贸易部长要"紧急访华",这场闹剧最终很可能会以悄悄降低限价标准收场。毕竟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再漂亮的政治表演也得让路。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