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一女子开车上街时,被一辆沪C的迈巴赫拦住,随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他们以参展茶叶太多,要腾座位接人为由,请求女子帮忙处理一些。女子信以为真,果断花888元买了5盒茶叶。可当她把茶叶拿回家一看,直呼上当了。
据封面直播7月15日报道,事发当天下午5点多,卫女士开车准备离开新会展中心时,遇到了一辆黑色沪C牌照的迈巴赫停在了路中间。
就在卫女士接近迈巴赫时,车上突然下来一男一女。其中男子满脸堆笑地与卫女士打了个招呼,然后开口说:“姐,我们是来参加展会的,今晚我们得去重庆接个人,但车上茶叶太多,您看能不能忙处理掉一点?”
卫女士平时不喝茶,所以直接摆手拒绝:“不用不用,我也不喝茶。”
这时,那名女子打开了迈巴赫的后座车门,里面满满当当地都是茶叶,看来那男的没有说谎。
男子见卫女士看了车上的茶叶,于是再次劝说起来,表现得十分着急。卫女士见状一时心软,便开口让男子拿一盒茶叶来看看。
女子见有戏,便直接拿了一盒茶叶交给男子,随后男子开始猛夸这茶叶:“姐,这可是好茶,平时一盒都得上千块,您今天运气好,赶上了,要不多拿几盒。”
卫女士心里还犯着嘀咕,自己又不喝茶,要这么多干啥?于是要求以200元的价格拿一盒。
可那名女子仿佛没有听见似的,直接从车上拿了5盒茶叶塞进了卫女士的车里:“姐,您给888元就行,多吉利啊。”
原则上5盒得1000元的,现在直接给888元,相当划算了。虽然那名女子的行为有些冒失,但卫女士还是选择了接受,于是扫码付了钱。
可等卫女士回家拆开茶叶一看,气得她直跺脚。虽然卫女士不喝茶,但茶叶的好坏还是从外观上能看得出来的。这几盒茶叶分明就是一些边角料。
卫女士越想越气,认为自己被骗了,于是去报了警,还将自己的遭遇分享到网上,提醒广大网友避坑。
可没想到的是,不少网友称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事。
那这对男女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呢?
从案件事实来看,这对男女是以次品的茶叶冒充好茶叶进行销售,那么这个情况是符合消费欺诈行为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因此,卫女士不仅可以要求撤销交易,还可以向这对男女主张茶叶费用的3倍赔偿,即2664元。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对男女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财产的行为。
如果有证据证明这对男女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那就可以定诈骗,但不一定会构成犯罪。
因为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一般是3000元起。
也就是说,在无法证明这对男女还欺骗了其他人的情况下,就本次事件而言,他们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
不过,即便这对男女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也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如果卫女士报警无果的话,建议可以通过起诉要回这888元,但这个诉讼说话的精力不小,那到底要不要起诉就得由卫女士自行决定了。
最后,再次提醒,如果有人遇到这种事,一定要留存好交易凭证、支付记录、商品照片、茶叶包装等证据。如果有其他受害者的,大家联合起来报案,立案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对此,您怎么看?
用户11xxx08
这法律一点不严谨,明明是诈骗,还需要多骗才能立案,社会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