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神经科学家洛戈塞蒂斯因遭受排挤和歧视而选择离开德国,转头加入我国中科院,仅两年后他就凭借出色的研究成果,拿下了俄罗斯未来技术领域最高奖项VYZOV奖,更是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非俄罗斯籍科学家。
去年年末,一位在中国任职的外国专家洛戈塞蒂斯,获得了俄罗斯殿堂级的科技类奖项——维佐夫奖,以表彰他在大脑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该奖项的中文名是俄语音译,原意是“挑战”,这个奖项虽然是俄罗斯举办的,但含金量非常之高,完全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准,印度甚至称其为俄罗斯的诺贝尔奖。 为什么一个外籍专家,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任职,最后又在俄罗斯获得了大奖呢?洛戈塞蒂斯加入中国前一直在德国效力,3年前才加入了中国的科研机构。他有着非常优秀的履历,还曾在美英等国的科研机构从事过研究工作。 他的研究需要用到一些灵长类动物,国外的情况我们多少有些耳闻,极端动保组织对科学家的动物研究吹毛求疵,极尽苛刻,洛戈塞蒂斯就因为使用猴子做科研,被人举报侵犯动物福利,最后还成了被告,差点就要坐牢。 举报方称,他在研究时没有充分照顾猴子的利益,做完实验后未能及时进行安乐死,导致猴子遭受了巨大痛苦。但事实上,因为其中两只猴子还有抢救的可能,所以他对其采取了急救,后来猴子也恢复健康。所以反对者明摆着就是在打信息差,故意偷换概念。好在法院查清了事实,驳回了对他的指控。 这件事让洛戈塞蒂斯深受打击,但这些极端动保组织显然不肯轻易放过他,对他穷追猛打,就差举着放大镜对他进行搜身了。更糟糕的是,这些人丧心病狂地给他和家人寄去了死亡威胁,日夜不停地骚扰他们,搞得洛戈塞蒂斯几乎要崩溃了。 令他感到绝望的是,只要给欧美国家效力,他到哪里都逃不开这些阴魂不散的动保分子。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研究员给了他一线生机。研究员告诉他,非常欢迎他到中国来大展宏图,我们一定会给他提供更舒适的研究环境,并保障他和家人的安全。 如果放在几十年前,中国的科研水平可能与世界差了一大截,外籍科学家可能要三思而后行,但现在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洛戈塞蒂斯并没有过多犹豫,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其实在欧美研究室工作时,他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的科研情况,对我们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成就印象深刻。 来到新岗位后,洛戈塞蒂斯的工作与俄罗斯有交集,彼此合作的机会很多。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拿到这项由俄罗斯颁发的大奖。据介绍,他的获奖项目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希望能够在治疗阿兹海默症等大脑病变方面发挥奇效。 获奖后的洛戈塞蒂斯兴奋异常,因为参与评选的作品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600个顶尖科学家参与竞争,能够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洛戈塞蒂斯杰出的科研水平。 随着我国的科研实力越来越强,有更多像他一样的顶尖科学家,都选择了中国这棵大树。90年代我国评选出了第一批外籍院士,这可以看作我国吸纳外籍人才的一个标志。 载誉无数的英国化学家巴顿,就在这第一批院士中。与当时的一些外国专家不同,巴顿一直对中国抱有好感,他还主动推荐了好几位华人科学家担任国际期刊的顾问,并主动牵线搭桥,推荐他们参加国际研讨会。 另一位美籍物理学家张立纲,也对我国科研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早在70年代的时候,他就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不少赴美华人科学家,都得到过他的热情款待。此外,不少在中国召开的国际重要研讨会,背后都有他的功劳。 李约瑟也是这批院士之一,那时候他已经是国际生物化学界泰山北斗的人物。李约瑟非常热爱中国文化,他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建国前,他就主动向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药品方面的帮助。解放后欧美国家都敌视中国,他却抛开偏见,先后8次来华访问,力挺中国,后来还担任了英中友好协会主席,在中英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此外,还有在植物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美籍科学家雷文,他积极促成了中美植物学领域的多次交流,《中国植物志》这本著作的英文版,也在他的努力下顺利问世。时至今日,国内的植物学家都记得雷文,更忘不了他对中国植物学研究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