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鸟巢”?2003年开工的鸟巢,耗资22.67亿,位于北京的黄金地段,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8000万。那么,至今鸟巢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呢?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那天,整个城市都沸腾了,但高兴之余,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北京没有一个能撑得起奥运会开幕式的大型场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北京向全世界征集设计方案,最后,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鸟巢”方案胜出,这个设计确实够大胆,用钢筋编织成网状结构,远看就像个巨大的鸟窝。 2003年开工后,麻烦接踵而至,最头疼的是钢材问题,普通钢材根本撑不起这么复杂的结构,当时国内还造不出这种高强度特种钢,怎么办? 河南舞阳钢铁厂站了出来,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试验,终于搞出了符合要求的“鸟巢钢”,这事儿现在说起来轻松,当时可把大家急坏了。 施工难度更是超乎想象,外部那些钢结构需要焊接几万个节点,有些地方连机器都进不去,只能靠工人手工焊接。 大夏天的,工人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高空作业,有人中暑了打完点滴接着干。 原本预算31.4亿,最后花了快35亿,为了省钱,可开启的顶棚取消了,座位从10万个减到9.1万个,虽然有点可惜,但整体效果还是很震撼。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那晚,全世界都看到了鸟巢的风采,但奥运会结束后,很多人开始担心了。 希腊雅典的奥运场馆现在杂草丛生,韩国平昌的跳台滑雪场用了五次就拆了,鸟巢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鸟巢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再只是个体育场,而是变成了北京的新地标。 现在去鸟巢看看,几乎天天有活动,五月天在这儿开演唱会,“中国好声音”在这儿录总决赛,还有各种足球赛、电竞比赛,听说演唱会的档期已经排到2026年了。 从开放到现在,已经有3500多万游客来过鸟巢,2022年冬奥会,它又当了一回主角,2027年还要办世界田径锦标赛。 有人说鸟巢是面子工程,但我觉得,一个能养活自己、还能继续发挥作用的建筑,怎么能算失败呢? 对此您怎么看?
北京某位家长的逆天要求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