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一家华莱士快餐店因"老年客群扎堆"现象引发关注。本该是年轻消费者聚集的快餐店,为何成了老年群体的"避暑胜地"?这场持续数月的争议,既折射出高温天气下的民生需求,也暴露出公共空间管理的现实困境。
事件回顾: 据店员介绍,这家去年开业的华莱士门店自入夏以来,每日都会迎来数十位老年顾客。这些穿着短袖短裤、拖鞋的老人进店后,有的直接脱鞋将脚架在凳子上高声聊天,有的甚至躺倒在沙发上玩手机或小憩,完全无视店内其他顾客的存在。
"他们把这里当老年活动中心了。"店员无奈表示,老人群体不仅占座时间长,脱鞋行为导致的异味更让正常就餐顾客难以忍受。部分顾客因环境嘈杂、空气混浊选择离店,直接影响门店经营。尽管店员多次用喇叭提醒"此处非公共活动场所",但老人们始终我行我素。
高温催生"蹭凉族"? 当地连续多日38-39℃的高温天气,成为老人扎堆的直接诱因。据测算,居家开空调每月电费约需800-900元,而华莱士的免费空调对节俭惯了的老年人具有极大吸引力。这里不仅提供24小时冷气,还能满足社交需求——老人们在此聊天、休息,一待就是整天。
争议:公共空间使用权如何界定?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 部分网友认为店家格局有限:"肯德基、商场都允许老人纳凉,华莱士为何不能包容?"更有网友支招建议店家调高空调温度或改暖风逼退老人,但立刻被反驳:"老人穿棉袄继续蹭凉,感冒还得找店家索赔。"
多数网友则力挺店家:"不消费还影响经营,凭什么惯着?""就餐环境被破坏,顾客权益谁保障?"更有评论指出:"这不是单纯的乘凉问题,而是公共场合基本礼仪的缺失。"
政府介入后的现状: 7月6日,金川镇政府工作人员两次到店劝离老人。据店员反馈,当日下午老年群体已明显减少,门店经营逐步恢复常态。但这场风波留下的思考仍在持续:当高温天气与老年群体需求产生碰撞,商业场所是否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如何平衡经营需求与人文关怀?
事件背后折射出多重社会现实:其一,高温天气下老年群体的避暑需求亟待满足,社区是否应增设更多纳凉点?其二,部分老人将商业场所视为"免费资源"的心态,反映出公共空间使用规则的模糊性。其三,子女对父母行为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正如网友所言:"看好自家老人,别让他人买单。"
当58元的空调费与商业经营产生矛盾,当个人便利遭遇集体利益,这场发生在快餐店里的"乘凉战争",最终需要社会各层面共同寻找答案。或许,正如店员所说:"我们欢迎正常顾客,但任何行为都该有边界。"这个夏天,如何在酷暑中守住文明底线,值得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