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能活300多年,就是因为赵构及时作出决策,不救开封。 这话听着像歪理,细究起

古往趣话社 2025-07-16 20:24:43

宋朝能活300多年,就是因为赵构及时作出决策,不救开封。 这话听着像歪理,细究起来却藏着段血淋淋的历史。靖康二年,金兵把开封城搅成了一锅烂粥,宋徽宗、宋钦宗外加几千皇族宗室成了阶下囚,北宋的牌彻底输光了。这时候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登基,手里只有几万散兵,连像样的盔甲都凑不齐。 开封城那会儿就是个填不满的坑。金兵撤走前,把城墙扒了大半,粮草烧得精光,连水井里都扔了死人。宗泽守开封时,天天给赵构写奏折,说"臣已备下百万雄师,请陛下还都"。可他所谓的"百万雄师",大多是扛着锄头的农民,手里的武器不是生锈的刀,就是削尖的木棍。赵构派去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开封周边的村子都成了废墟,饿疯了的人在路边啃树皮,金兵的骑兵三天就能从黄河边杀到城下。 赵构不是没想过救开封。他刚登基时,派宗泽当了开封知府,还给了不少金银让他招兵买马。可宗泽太急了,动不动就带着人跟金兵硬碰硬,打了胜仗就往皇帝跟前送捷报,打了败仗就说"陛下再派点兵"。赵构手里就那么点家底,往开封送一次兵,长江防线就空一块,金兵没打过来,南边的乱兵先反了。有次他派去的援军刚走到半路,就因为没粮饷哗变了,转头就去抢了宿州城。 更让赵构后怕的是"苗刘兵变"。建炎三年,他手下的将领苗傅、刘正彦带兵闯进皇宫,指着他的鼻子骂"你光知道跑,对得起二帝吗",逼着他把皇位让给三岁的儿子。虽然最后兵变被平定了,可赵构吓得从此再也不敢相信武将,更怕自己变成第二个被抓的皇帝。他夜里常做噩梦,梦见金兵把他捆起来,跟宋徽宗、宋钦宗关在一起,那场景比死还难受。 不救开封,不等于赵构不想收复失地。他让岳飞、韩世忠这些人在江淮一带练兵,把江南的税粮往军营里送,就是想先稳住阵脚。江南有长江天险,有鱼米之乡,只要守住淮河防线,就能慢慢攒实力。金兵几次想过江,都被韩世忠堵在黄天荡,被岳飞揍得不敢靠近鄂州,这说明赵构的"逃跑策略",其实是在为南宋争取喘息的时间。 反观那些喊着"救开封、迎二帝"的人,大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太学生陈东在上书里写得慷慨激昂,说"陛下当亲征,以慰民心",可他自己连马都不会骑,真让他去前线,估计早吓破了胆。还有些前朝旧臣,家里的田产在江南,却天天劝赵构回开封,无非是怕自己在北方的祖坟被金兵刨了。 绍兴十一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赵构把淮河以北的土地割给了金国,还杀了岳飞。这事儿骂了他八百多年,可换个角度看,当时南宋的国力根本耗不起。金兵的骑兵在平原上一天能跑二百里,南宋的步兵追都追不上;江南的税粮运到前线,路上要被贪官克扣一半,士兵们常常饿着肚子打仗。和议虽然窝囊,却让南宋喘了口气,有了时间发展经济、整顿军队。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赵构的选择让宋朝多活了152年。如果他当初硬着头皮往开封冲,大概率会跟徽钦二帝一样被金兵抓走,到时候江南也会变成金兵的猎场,哪还有后来的"乾淳之治"?元朝修《宋史》时,骂赵构"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可也不得不承认,"当是时,天下大乱,能保江南一隅,已属不易"。 当然,这不是说赵构多英明。他杀岳飞、宠奸臣,确实对不起百姓。可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保住半壁江山,总比让整个宋朝跟着北宋一起陪葬强。就像一个人被砍了条胳膊,保住命才能慢慢养伤,要是非要把断胳膊接回去,可能连命都没了。 参考书籍:《宋史·高宗本纪》、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