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姜昆在国外偶遇到已经出家的李娜,出于好奇,也是惋惜,便询问起李娜出家的原因,谁料,李娜的一句话,让他愣在原地......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曾红极一时 女歌星李娜为何跑到天门山出家;人民网-出家歌手李娜近照曝光 揭秘其为何出家?[图]【4】)
2000年的某天,姜昆在美国洛杉矶偶然遇见个熟人,细看竟是消失了三年的歌手李娜。
她穿着灰色僧衣,剃了光头,和当年唱《青藏高原》时的模样判若两人。
姜昆脱口问为什么想不开要出家,李娜轻轻回了句"不是出家,是回家",这话让说相声的姜昆杵在原地半天琢磨不透。
谁都没想到,这个曾经把歌声传遍中国的女人,会在巅峰时躲进庙里。
李娜原本叫牛志红,生在“苦水”里。
五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靠纺织厂微薄工资拉扯她和妹妹。
街坊邻居见这家没男人,闲话像针尖似的扎人。
小李娜懂事的早,放学就蹲灶台烧火,怀里还搂着哭闹的妹妹。
穷人家的姑娘没资格任性,但她有副好嗓子,对着灶膛哼两句,连冒的黑烟都显得没那么呛了。
母亲看出门道,咬着牙从菜钱里抠出声乐学费。
1976年,13岁的李娜揣着干粮去考河南戏曲学校。
考官让唱豫剧,她一张嘴就是《花木兰》选段,腔调直往人心窝里钻。
进校后同学笑她棉袄打补丁,她天不亮就翻墙去梨园吊嗓子。
四年后毕业演出《百岁挂帅》,她扮佘太君挂帅出征,满堂喝彩声里捧回全省青年演员一等奖。
可荣耀填不饱肚子。
省歌舞团每月30块钱工资,寄完妹妹学费就剩啃馒头的钱。
直到参加1988年深圳的"如意杯"大赛,她的生活才迎来好转。
22岁的李娜穿着借来的演出服,把《黄土高坡》吼得震天响。
评委席有个北京来的制作人眼睛放光,当场递名片邀请她去北京发展。
隔年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找她唱插曲《苦篱笆》,录音棚里唱到"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时,几个灯光师傅悄悄抹眼泪。
紧接着《渴望》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彻底让她红了,走在大街上都有人喊"平安姑娘"。
真正的巅峰是1994年。
作曲家张千一为纪录片《天路》写《青藏高原》,试了十几个歌手都不满意。
李娜被喊去救场,录音师说棚顶差点被她高音掀翻。
磁带上市后火得邪乎,音像店天天循环播放,牧区老阿妈都跟着哼"呀啦索"。
可荣耀背后藏着代价:连续三年没休过假,发烧39度照样登台,嗓子哑得靠激素针硬顶。
最难受时她蹲在后台吃方便面,听着前场山呼海啸的"安可"声,突然捂着脸哭了。
感情路更是一团糟。
某次采风结识个制作人,以为是灵魂伴侣,结果对方已有家室。
朋友劝她练气功调养,结果越练越失眠,有次昏倒在排练厅。
1997年元宵晚会后,李娜彻底崩溃了。
她关掉呼机,拖着行李跑到张家界。
天门山云雾里,村民认出这位歌唱家,憨笑着递上烤红薯。
她忽然掏出全部积蓄,在海拔1200米处盖了座小木屋。
当"李娜小屋"成旅游景点时,她已在五台山剃度。
法号"昌圣"没换来清静,慕名而来的人挤满寺庙门槛。
李娜只好远走美国,西海岸的万佛圣城成了新归宿。
母亲连夜飞过去劝阻,却在禅房外看见盘腿诵经的女儿。
阳光照在僧衣上,李娜嘴角挂着自己三十年来未见过的轻松。
后来母亲留下照顾她,寺院每月发50美元生活费,老太太缝香包补贴开支。
20多年过去,去年有华裔游客在洛杉矶寺院拍到她。
素面朝天的李娜正晒被单,六旬妇人笑得像山间清泉。
当游客哼起《青藏高原》副歌时,她轻轻摇头:"施主,那是前尘往事了。"
山门里响起晨钟,声声荡着安宁。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