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煤小伙逆袭最触动人的不只是励志#】#媒体评挖煤小伙从专科逆袭成博士#近日,一篇博士论文致谢感动了一众网友。据报道,文中作者自述,他来自小山村,12岁开始跟着老爸下小煤窑挖煤,经过两次高考,19岁考上了专科,后来专升本,本科学习地质工程,考了研,学习采矿工程,还读了博。
这几年,年年有论文致谢出圈,可“挖煤小子”的逆袭记却别有味道。如其所言,高中毕业后的打工经历可谓丰富,诸如建筑工地绑钢筋、高速公路铺沥青、煤矿上扛炸药、小餐馆里提桶清桌,无不是对艰辛人世的打探和体会。
坦率地说,他吃过的苦,多数人未必吃得下来。网友称他是“最猛大丈夫”,是有道理的。不过,在我看来,这篇论文致谢触动人心、启迪心灵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励志”的层面。
换言之,如果我们只以“吃苦”的视角来观察他人的经历,可能是一种资源浪费。毕竟,他在论文致谢部分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升华了的情志:以接受磨难的代价,换来和别人坐在同一间教室的机会;以不断接受更好教育的模式,改变命运,改写人生坐标。
人的经历并不是一种“玄学”,但经历本身涵盖着学问、经验和趣味。一个人唯有不断感触社会枝蔓,不断接触新知,不断打通外界和内心,方能让自己变得成熟,并真正觉察到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