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去世,当华国锋赶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无呼吸,情急之下,华国锋迅速下达了一项命令,而正是这个决定,令后人感激不已。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6年9月9日, 人民敬仰的毛主席永远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出,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当天晚上,中央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对毛主席的身后事进行安排。 毛主席在生前曾说过,希望自己去世之后,遗体可以火化。 因此,遗体保护的医务人员只对遗体进行了一般性的防腐处理。 但是到了第二天,华国锋又拍板,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永久保存,让更多人瞻仰他。 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被交到了医科院基础医学组的党支部书记徐静身上。 一般来说,遗体防腐处理的最佳时机是在去世之后的两个小时。 遗体体内的血液要排空,否则一旦凝固,会大大增加防腐工作的难度。 但是,距离毛主席去世已经过去了一夜,防腐工作究竟能不能成功,谁都不能保证。 接到任务之后,徐静和几位专家马不停蹄赶到了中南海,仔细观察遗体的情况。 保护遗体和保护尸体不同。 后者只需要达到长期防腐即可,因此技术已经很成熟。 但是保护遗体不同。 这要求死者的面容、颜色、神态保持原样,还要能接受光照和温度的考验。 这项技术在当时并没有成熟的体系。 可以想象,遗体保护科研小组面临着多么大的压力。 在徐静等人在研究防腐手段的时候,华国锋也在为毛主席为期一周的悼念活动做准备。 活动从1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8日。 9月份的天气还很炎热,为了防止遗体腐烂,人民大会堂使用了风冷设备,将室内温度严格控制在15摄氏度一下。 11日早上10点钟,悼念活动正式开始。 大会堂外早已排起了长队。 不少人赶了两天的车,就为了亲自来送毛主席一程。 因为来送别的群众太多,室内温度很快超过了15度。 吊唁活动第一天,因为棺罩还没做好,毛主席遗体是敞开放置。 这导致室内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到遗体的状态。 在商量解决措施时,江青出了个馊主意,声称要停止吊唁活动。 如果这么干,不仅会影响人民感情,还会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 随后,乐队改成哀乐录音、场内灯光关掉,只留主灯、又给遗体加上棺罩之后,温度才终于降了下来。 9月18日,悼念活动结束之后,毛主席遗体被立即转移到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并在这里进行防腐工作。 遗体保护科研小组参考马王堆汉墓遗体保存的方法,提出了液态保存和气态保存两种方案。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液态保存效果好,遗体栩栩如生。 但是,毛主席遗体是要供百姓们瞻仰,这种保存方法势必让百姓们难以接受。 气态虽然不用泡在液体里,但是遗体可能会变干、变色。 最后,经过商讨之后,专家们决定采用气态和液态相结合的方式。 也就是说, 背部等隐蔽部位在液态中,需要露出的面容、手则是在气态中。 除了防腐工作外,毛主席的水晶棺也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 这口水晶棺使用的是东海水晶,重达32.2吨。 水晶棺密不透气,具有一定的防腐功能。 1977年8月份,耗时十个月的水晶棺问世。 与此同时,毛主席纪念堂落成,遗体保护小组在经过一年的攻坚克难之后,也总算是完成了防腐工作。 1977年8月20日,毛主席遗体被转移到毛主席纪念堂,并放入水晶棺中。 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这更是对外开放。 如今,中国已经越来越强大,相信毛主席一定能看到。 主要信源:(北方网——毛泽东遗体保护工作揭秘)
1976年,毛主席去世,当华国锋赶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无呼吸,情急之下,华国锋迅
尔说娱乐
2025-07-16 17:15:1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