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明星,却在刑场上大喊不公平!1992年,靠“刘三姐”这

竹篱茅舍享清幽 2025-07-16 16:48:55

她是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明星,却在刑场上大喊不公平!1992年,靠“刘三姐”这个角色红遍大江南北的程春莲,被判死刑,却大喊不公平,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我没做错什么!不公平!”1992年的黄石郊外刑场,36岁的程春莲戴着脚镣,对着围观的人群声嘶力竭地喊出这句话,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凭借“刘三姐”一角红遍全国的歌剧明星,会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落幕。 程春莲的人生起点并不耀眼,1956年,她出生在湖北黄石铁山的普通工人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15岁那年,她因为一副清亮透亮的好嗓子被黄石市歌舞团选中,成了团里年纪最小的学员。 老演员们至今记得,这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特别能吃苦,别人练一小时唱腔,她能抱着谱子在琴房练三小时,寒冬腊月也坚持在院子里吊嗓,1971年,16岁的她终于穿上演出服,成了歌舞团的正式演员。 真正让程春莲命运转折的,是《刘三姐》的排演,当时团里要复排经典歌剧《刘三姐》,导演一眼看中了她,眉眼间的灵动、唱腔里的甜润,活脱脱就是那个敢爱敢恨的壮族姑娘。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跟着广西来的老师学壮族山歌,为了一个甩袖的动作练到手臂发麻,连吃饭时都在琢磨刘三姐的眼神。 1978年《刘三姐》首演那天,黄石剧场的观众沸腾了,当程春莲唱着“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走出竹楼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观众后来回忆,她往台上一站,眼睛里像有星星,连甩辫子的幅度都和角色浑然一体。 这场演出后,“黄石刘三姐”的名号传遍了长江流域,她的唱段被录成磁带,在小卖部里被反复播放,甚至有人专门坐火车到黄石,只为看她一眼。 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舞台上的鲜花和掌声渐渐没能满足程春莲对物质的渴望,她看着身边有人“下海”赚了大钱,心里开始发痒。 1988年,程春莲通过关系进入黄石市工业供销总公司石油协作公司,不到一个月就当上副科长。这个岗位手握石油协作的资源,在那个能源紧张的年代是块人人眼馋的肥肉。 起初程春莲对生意一窍不通,连合同怎么签都要问秘书,但她很快摸清了门道,只要在资源调配的文件上签个字,就能拿到厚厚的“好处费”。 据后来的卷宗显示,她前后收了6.6万元,在1992年,这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几年的工资。 她的同事回忆,那时候的程春莲变了,以前排练时穿的布鞋换成了高跟鞋,演出服也从剧团发的蓝布衫变成了香港买的名牌连衣裙,有一次团里临时加演《刘三姐》,她居然迟到了半小时,还抱怨“唱戏能赚几个钱”。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1991年,有人匿名举报她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调查组很快查清了她的犯罪事实。 1992年4月3日,法院宣判她死刑,行刑那天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演出服,头上戴的还是当年演刘三姐时的那顶竹编斗,那是她唯一要求带上的东西。 刑场上,程春莲突然挣脱法警的手,朝着远处的山峦大喊“不公平”,声音在山谷里回荡了很久,惊飞了林子里的麻雀。 程春莲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躁动与迷茫,当艺术的纯粹撞上商海的诱惑,当舞台的掌声被金钱的声响盖过,有人在时代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如今再提起她,人们记得的不只是“刘三姐”清亮的歌声,还有刑场上那句喊了30多年的“不公平”。 到底是命运不公,还是欲望弄人?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如果你了解这段往事,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人民法院报》1992年4月程春莲案宣判报道 《检察日报》经济犯罪典型案例汇编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案例 《中国审判》打击经济犯罪专题报道

0 阅读:72
竹篱茅舍享清幽

竹篱茅舍享清幽

竹篱茅舍享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