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男子刚查出重病,父母当场说:“不治了!”,便不见踪影。一个月后,病重住院,男子绝望等死。不料,一女子风尘仆仆赶来,泪流满面:“别怕,我来救你!” 37岁的赵华海躺在医院病床上,1米85的大个子,如今被尿毒症折磨得只剩一副骨架。病房里总是人来人往,其他床位前都围着亲属,唯独他这边,总是冷冷清清。这番景象,让他成了病友们私下议论的焦点。 他不是没家人。恰恰相反,他有年迈的父母,还有五个兄弟姐妹。可当医生提出亲属肾移植这个唯一的救命稻草时,这七位至亲,连最基本的配型检查都拒绝了。赵华海自己也苦笑着跟人解释,捐肾毕竟有风险,不捐是人之常情。话虽如此,那份人之“常情”,却让他从头凉到脚。 绝望之下,他甚至做好了在睡梦中死去的准备。唯一割舍不下的,是尚未成年的儿子,以及那个默默守在床前,照顾他吃喝拉撒的女人,一年前已经和他离了婚的前妻,董丽丽! 说起这段婚姻,两人走到离婚这一步,外人看来多少有点可惜。感情基础不错,可赵华海的脾气太冲,性格强势,对老婆孩子说一不二。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有次儿子放学晚归,他不问缘由就下狠手,董丽丽怎么拦都拦不住。那一刻,长久积压的失望彻底爆发,董丽丽寒了心,坚决要离。赵华海也在气头上,一句“离就离,谁怕谁”,两人就这样火速办了手续。 谁知,离婚才一个多月,两人又重新住到了一起,成了一对“离婚不离家”的奇怪搭档。感情还在,只是那张证没了。此刻躺在病床上,赵华海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悔恨。他拉着董丽丽的手,艰难地嘱咐:“以后找个对你好的,嫁了吧。”董丽丽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掉眼泪。 看着昔日爱人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董丽丽的心比谁都疼。就在赵华海自怨自艾,准备放弃时,她突然开口,语气坚定得让他不敢相信:“你别急,我去问医生,我给你捐肾!” 这个提议把赵华海惊得说不出话,一半是求生的渴望,一半是对她身体的担忧。可董丽丽主意已定,在她看来,他是孩子的父亲,是她没放下过的爱人,救他,就是救这个家。然而,医生的一句话又给他们浇了盆冷水:你们已经离婚,并非法律上的亲属,捐献手续极其复杂,几乎不可能。 董丽丽愣住了,但脑子转得飞快,她脱口而出:“那我们复婚呢?夫妻关系总可以了吧?”医生也有些错愕,但随后肯定地答复:“可以,合法夫妻关系就行。” 就这样,为了争分夺秒地救命,这对当初在气头上散伙的夫妻,又手拉着手,重新走进了民政局。配型结果出来,成功了。董丽丽沉浸在喜悦里,她觉得只要能救他,这个家就还有希望。 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手术室大门推开,医生宣布:手术成功。董丽丽的肾,在赵华海的身体里重新开始了工作,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然而,这个破镜重圆、舍肾救夫的故事传开后,网上却炸开了锅。铺天盖地的声音,不是祝福,而是三个字:“不值得。” 这些质疑听起来相当“理性”:第一,董丽丽捐了肾,自己也成了半个病人,家里两个病号,未来的日子怎么过?第二,两人本已离婚,她没有任何法律义务,完全可以开始新生活,何必用自己的健康和后半生,去赌一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这种选择,在很多人看来,近乎“愚蠢”。 面对这些议论,董丽丽没空理会,她只有一句回应:“只要他还活着,就值。” 现实确实骨感。手术后两人都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靠着一千多元的低保,连每月1500的房租都付不起,更别提赵华海每月两千多的抗排异药费。为了活下去,夫妻俩开了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董丽丽再打些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人们总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在赵华海那七位血脉相连的至亲身上,应验得讽刺又精准。可董丽丽却用行动证明了,还有一种感情,是真正的比翼双飞,不离不弃。 经历过生死和人情冷暖,赵华海才终于读懂了这份情的重量。他欠妻子的,又何止是一颗肾,那是以半条命换来的恩情。他的选择,在那些精于算计的“聪明人”眼里,或许真的不值。可对于一个完整的家而言,还有什么比“在一起”这三个字,更值得的吗! 那么,对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
2011年,山东男子刚查出重病,父母当场说:“不治了!”,便不见踪影。一个月后,
鉴清评趣
2025-07-16 15:17:11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