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美国记者当面问金一南:“要是美国炸了中国价值2000亿的三峡大坝,中国会怎样?”金一南沉默叹气道:“你知道南斯拉夫那场灾难吗?”一句话说透三峡大坝的重要性,哪是美国想炸就能炸的! 一场国际记者会上,气氛因一个尖锐提问而骤然紧绷。台上是中国国防大学的军事专家金一南少将,台下,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谁知,一名美联社记者突然起身,抛出了一个足以让空气凝固的问题:如果耗资两千多亿建成的三峡大坝被炸,中国会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显然是冲着中国的要害来的,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金一南身上,想看他如何回应这个刁钻的难题。 其实,三峡大坝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外界的审视与非议。这项投资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意味着上百万人口的重新安置,也对当地地貌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改造。中国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洪、发电、改善航运,造福中下游数亿百姓。 可在当时的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一些舆论看来,这纯属“不自量力”,甚至断言中国根本不可能建成。然而,中国人硬是顶着压力,将这座世界级水利枢纽建成了现实,它也成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一张名片。 不过,一些国家也早早将三峡大坝纳入了军事考量。他们盘算着,一旦大坝出事,中国中东部将陷入滔天洪水,后果不堪设想。这种盘算并非空穴来风,西方深知大型水利设施的战略脆弱性。二战时,英国就曾成功炸毁德国的鲁尔水坝,直接瘫痪了其工业区的运作。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总拿三峡大坝说事,试图找到中国的“命门”,给中国制造麻烦。 这背后也反映出一种思维差异。西方习惯于直接的对抗和报复,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长远的战略和耐心。这种不同,或许让一些人误以为中国缺乏立即反击的狠劲,从而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反复试探。 时间回到那场记者会。面对美联社记者的公然挑衅,金一南将军的脸上没有愤怒,反而掠过一丝冷峻的笑意。他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你们连三峡大坝都敢动,难道就不考虑一下白宫的安危吗?” 话音刚落,现场先是片刻的错愕,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瞬间扭转了攻防态势,将问题原封不动地抛了回去。那位美国记者被这记回马枪噎得脸色铁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灰溜溜地坐下。 紧接着,金一南话锋一转,表情严肃地提起了一段沉重的往事:“你了解南斯拉夫吗?1999年,美国率领北约空袭南联盟,顺带炸了中国大使馆,导致三名中国记者遇难。事后,美方却只用一句轻飘飘的‘误炸’就想了结此事。”他强调,中国人心里这笔账一直都记着,也永远不会忘。这番话不仅是回顾历史,更是在清晰地宣告:那个被动挨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捍卫自己,旧账新账,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随后,金一南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和实力:“中国既然能建起三峡大坝,自然就有能力守护好它。我们有的是手段和办法,不信可以来试试看。”他毫不含糊地指出,任何对三峡大坝的威胁,都将被视作对整个中国的攻击,必然会招致毁灭性的报复,甚至不排除动用核武器进行自卫。这番话掷地有声,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慑力。 将军还打了一个比方:“你看三峡大坝,我们既没有装防盗门,也没有安防护栏,但谁敢来碰一下试试?后果,他自己是承担不起的。”在场的西方记者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终于意识到,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任人拿捏的对象。中国的红线已经划下,谁碰谁就要倒霉。 如今,金一南将军当年的回应,在现实中得到了更有力的印证。无论是东风导弹精准的威慑力,还是在南海问题上寸步不让的决心,都表明中国在捍卫核心利益时绝不手软。 三峡大坝本身,也早已成为一个造福人民的工程典范。它不仅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提升到百年一遇,其巨大的发电和航运效益也实实在在地惠及国家与民众。它如今更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建设成就。 金一南的回答,与其说是一次机智的外交辞令,不如说是一份清晰的时代宣言:中国从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三峡大坝这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中国从被人指手画脚到挺直腰杆的全过程。这背后,是一个国家脱胎换骨的崛起和自信。
2013年9月,美国记者当面问金一南:“要是美国炸了中国价值2000亿的三峡大坝
鉴清评趣
2025-07-16 15:17: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