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引起的混战,骨子里早不是社区冲突,而是这片满目疮痍土地上的“旧仇+新账”爆炸的案例 而更讽刺的是,在枪声响起后,第一个跳出来说“要保护德鲁兹人”的,不是叙利亚中央政府,也不是联合国——是以色列。 这年头,“人道主义”三个字已经快被用滥了。背后不是真正的人道,而是赤裸裸的算计和火中取栗的机会主义。 火药桶再度点燃,肇因竟是“抢菜钱” 这起冲突的起点其实荒诞到可笑。一个德鲁兹族蔬菜商贩被贝都因部落武装给绑了,理由就是抢钱。然后德鲁兹人开始绑回去,政府军再跳进来选边站,支持贝都因。到这一步,谁还真信这是小偷小摸引发的“自发冲突”? 这就是一个教科书级的“地方权力真空+军阀化+族群对立”的火药桶。一点火星子,直接蹿天。 更要命的是,叙利亚政府居然还想着用“打击匪徒”的语气来给这场大战降温,说这不是教派冲突,只是“国家和罪犯之间的斗争”。这话听着耳熟吧?但问题是,真打起来的时候,连政府军都不再是“裁判”了,而是卷入搏杀的第三方。 德鲁兹人:信不着政府,也不想抱以色列大腿 德鲁兹族,是中东最特别的一支族群,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信仰体系,不完全归属逊尼也不是什叶派。在叙利亚内战这十几年里,他们既没彻底倒向政府,也始终和反对派保持距离,实在没得选时,干脆自立为王。 这次爆发冲突的“尊严之男”运动,就是德鲁兹人搞出来的地方武装。喊的口号也不是推翻政府,而是“地方自决”和“反腐败”。说白了,他们早就不信大马士革了,但也没把以色列当救命稻草。 结果,以色列还非要跳出来充当“保护人”。防长卡茨直接空袭叙政府的坦克,说是“不给德鲁兹人受欺负的机会”。你要真担心德鲁兹命运,怎么不早几年跳出来?这次挑这节骨眼插一脚,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 谁在为“国际干预”铺路? 以色列的这一套话术,其实很老套——人道主义保护,精准打击,预防内乱外溢。熟不熟悉?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2011版,都是从这个说辞开局,最后一地鸡毛。 而这一次,连德鲁兹人都站出来说:“我们不是要外国介入。”但问题是,有些“保护”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以色列去年12月刚刚占了联合国缓冲区的地儿,今年又“例行空袭”总统府边上目标。一个正中下怀,一个提前预警,这哪像防守?这就是以战逼谈,以打逼权。 而且别忘了,以色列国内也有德鲁兹族人,这事还真就能打“族群认同牌”。更深一层,这是在给未来干预叙利亚、乃至对抗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布局,打的牌面是苏韦达,指向的是更广泛的中东战略版图。 真正的“权威”还在吗? 叙政府说得很体面,呼吁叙人“停止暴力、上交武器”。听上去像是一位长辈在劝家族晚辈别打架。但现实呢?政府军直接选边站了,安全部队跟着地方武装对干,叙外交部讲台词,后方早就乱成一锅粥。 这不是一个“失控”的案例,这是叙利亚政府治理能力崩塌的又一证据。 叙利亚这片土地,早在2011年之后就分裂成了多个“功能区”:美军管的、库尔德控制的、土耳其势力区、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还有政府军还勉强维持的几个省。你说这是一个国家,但它早就变成了“碎片国家”,能维持的,是最低限度的边界感知和国际发言权。 写在最后:中东不会自然稳定,外部干预从未离开 别再幻想中东自己会慢慢变好。只要大国博弈的力量还在场,只要“地缘+族群+宗教+资源”这些问题没解,叙利亚这样的内战社会永远会像水泥地上反复开的裂缝,补完又裂,裂完又补。 这场“绑架风波”看上去是个地方矛盾,其实背后是民族自决与中央政府信任的彻底崩塌,是以色列精致的战略操盘,是整个中东在权力真空里继续沉沦的又一场预演。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些不是热闹。这是教训,是警示:不要让国家治理碎片化、不要让安全议题外包、不要给他国插手你内政留下“合法入口”。 当别国的无人机可以打着“人道”名义飞过你头顶时,所谓的“国际规则”,早就已经不是写在纸上了,是装在弹头里的。 参考文献: 以色列袭击叙利亚南部,警告叙政权勿伤害德鲁兹人 澎湃新闻
“绑架”引起的混战,骨子里早不是社区冲突,而是这片满目疮痍土地上的“旧仇+新账”
椰子说历史
2025-07-16 14:29:41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