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曾杀害大批西路军的马家军军长韩起功在张掖城被一位曾是西路军幸存战士的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7-16 13:51:30

1949年,曾杀害大批西路军的马家军军长韩起功在张掖城被一位曾是西路军幸存战士的煤工活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秋,祁连山深处天刚泛亮,一名中年男子悄悄背起干粮,踏着碎石和晨雾往山外走,他的脚步急促而坚定,身上的棉衣沾满煤灰,脸上被烟尘熏得发黑,只有眼神那样清亮,像是压抑了多年的火焰终于找到了出口,他名叫任廷栋,是灰条沟煤窑里的一名工人,但他的身份远不止于此。   这天早上,他看到了一支陌生队伍匆匆穿过山沟,那不是普通的山民,他们带着大包小包,个个神情慌张,护着一个肥胖的中年男子往山上走,那人骑在马上,身形臃肿,样子狼狈,任廷栋立刻认了出来,即使过去了十二年,那张脸他永远不会忘记,那是韩起功,曾经马家军的将领,也是他无数战友命丧之地的元凶。   任廷栋心里翻江倒海,但他没有冲动,他知道,这样的人不能简单了结,他要让组织知道,他要让这个曾经的刽子手在光天化日之下伏法,他连夜翻越山岭,走了九十多里山路,一路风尘仆仆赶往张掖城。   张掖此时刚刚解放,军管会接到他的报告后非常震惊,这个看起来满脸煤灰的民工,竟然是当年西路军的幸存者,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十五岁参军,到长征,再到西路军时期的作战,最后在张掖被俘,他还记得当年韩起功如何在骆驼店设立收容所,残忍杀害被俘红军,他亲眼看着战友们一批批被活埋、火烧,而自己在一次夜色掩护下侥幸逃脱。   逃出后,他辗转求生,曾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又设法逃出部队,最后流落到灰条沟,在煤窑里做工谋生,在那里,他娶妻生子,过起普通人的生活,但过去的记忆从未远离,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在张掖死去的战友,也没有忘记那个带着残忍笑容下令屠杀的军官。   这次见到韩起功,他知道机会来了,军管会非常重视这个情报,但考虑到山中地势复杂、敌人仍有残部,直接军事围剿风险很大,于是,他们决定派人劝降,任廷栋自愿承担这个任务,他熟悉地形,又有与韩起功相识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亲手讨回正义的机会。   带着组织的信任,他再次回到祁连山,这一次,不是逃亡,而是以胜利者的身份走向敌人,他在山中找到了韩起功藏身的地方,那是山腰一处隐蔽的窑洞,洞口有几名亲信把守,他站在洞外,冷静地传达了军管会的意图,韩起功意识到大势已去,粮草将尽,也知道山中藏不长久,最终选择投降。   韩起功被押回张掖,没有受到立即惩处,而是被安置在清真寺中“接受改造”,组织希望通过政策感化,实现从敌人向人民的转化,这是当时对战犯的一种处理方式,既体现宽大,也考验敌人的悔改意愿。   对任廷栋来说,这种处理让他心中五味杂陈,他的战友们死得那么惨,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如今只能在风中飘零,而韩起功却能在城中活动,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难以平静,当年在骆驼店,每天都有红军被拖出去枪毙或活埋,尸体堆在营地外,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煤烟的味道,那些场面他至今噩梦不断,如今仇人就在眼前,却没有立刻伏法,他的内心饱受煎熬。   不过,事实很快证明了韩起功并非真心悔改,他在狱中态度傲慢,不仅不服从改造,还试图串联旧部,计划越狱暴动,情报被及时掌握,军方迅速采取行动,将其隔离审查,1951年春,韩起功最终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那一天,对于任廷栋来说,不只是仇人伏法的终点,更是十二年沉默等待后的释放。   而他自己,则留在了张掖,他重新入党,被安排到县里工作,后来担任供销社主任,继续为群众服务,他没有再提起过去,但每当夜深人静,那些逝去战友的面孔依旧浮现在脑海,他知道,自己活下来,不是为了沉默,而是要替那些没能活下来的同志,把这段历史讲下去。   那场西路军的失败,牺牲了太多英勇战士,他们没有墓碑,也没有名字,只有戈壁滩上的风和黄土作证,而韩起功的落网,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告慰,不是每段仇恨都能等来清算,但只要有人记得,正义就不会沉没。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